[实用新型]一种水冷式高温排烟风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74004.3 | 申请日: | 2017-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978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泽江;颜明强;何世家 | 申请(专利权)人: | 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4D29/58 | 分类号: | F04D29/58;F04D2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众恒智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39 | 代理人: | 王育信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冷 高温 排烟风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冷式高温排烟风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的排烟风机因受自身结构的影响,散热能力有限,在280度环境下持续工作30分钟后,必须停止工作,否则将损坏风机。而在实际应用环境中,某些情况下,需要排烟风机在350度高温下持续工作2小时,显然,现有的排烟风机无法满足这个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冷式高温排烟风机,其具有耐高温性能俱佳的特点,可满足高温下持续工作的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水冷式高温排烟风机,包括风机主体,还包括水箱、冷却系统、水泵、进水管;所述风机主体外部由一耐高温保护套完全包裹,该耐高温保护套上分别开设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进水管一端连接水泵泵出口,另一端贯穿进水通道并环绕风机主体外缘一周后由出水通道穿出连接冷却系统;所述水箱进水口连接冷却系统,出水口连接水泵泵入口。
具体地说,所述耐高温保护套分为内、中、外三层结构,其中,内层为起支撑与防火作用的防火板,中层填充有膨胀型防火涂料,外层为外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设置的水箱、冷却系统、水泵和进水管的配合,可以通过水冷的方式实现排烟风机的快速散热;同时,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排烟风机外部增设耐高温保护套,该保护套由三层(防火板、膨胀型防火涂料、外壳)构成,既可以大幅提高排烟风机的耐高温性能,又可以使整个排烟风机具备防火的特性。如此一来,便可确保排烟风机能在280℃、甚至是350℃的高温环境下持续工作2小时以上,从而满足工作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为:
1-风机主体,2-耐高温保护套,3-水箱,4-冷却系统,5-水泵,6-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冷式高温排烟风机,包括风机主体1和耐高温保护套2、水箱3、冷却系统4、水泵5、进水管6。所述风机主体1外部由一耐高温保护套2完全包裹,该耐高温保护套2上分别开设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进水管6一端连接水泵5泵出口,另一端贯穿进水通道并环绕风机主体1外缘一周后由出水通道穿出连接冷却系统4;所述水箱3进水口连接冷却系统4,出水口连接水泵5泵入口。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耐高温保护套2分为内、中、外三层结构,其中,内层为起支撑与防火作用的防火板,中层填充有膨胀型防火涂料(遇火可膨胀充满整个中层,与外壳和防火板一起对风机主体进行保护),外层为外壳。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过程为:水泵5将水箱3中的冷水泵入,并泵出至进水管6中,冷水在进水管6中绕排烟风机主体1流动一周,带走排烟风机主体1上的热量,使其降温,然后进入冷却系统4进行冷却后回到水箱3,如此反复循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耐高温保护套、水箱、冷却系统、水泵和进水管,其中的耐高温保护套由防火板、膨胀型防火涂料和外壳组成,可达到防火级别要求,因而不仅大幅提高了排烟风机的耐高温性能和快速散热,使风机能在280℃、甚至是350℃的高温环境下持续工作2小时以上,满足工作要求,而且还同时具备了防火的特性。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未经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40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送和接收窄带同步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终端定位方法、装置及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