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凝土渗透性测试的边壁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73812.8 | 申请日: | 2017-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310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王蒙蒙;戴凌全;程庆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G01N1/36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渗透性 测试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渗透性测试技术领域,具体地指混凝土渗透性测试的边壁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的渗透性一直以来是岩土工程界非常关注的问题,特别对于水工混凝土来说,其渗透性的好坏决定了整个水工建筑物的安全与稳定,很多学者对于混凝土渗透性试验研究开展了大量工作。研究混凝土渗透性的手段一般有测量流过试样的介质,而使某一容器内压力改变升高或降低保持试样两端工作压力差恒定,测量在规定的时间内流过介质的量,或在规定的体积流过的时间以工作压力作梯度变化,测量混凝土的渗透性等。在测试中不管是流过液体的渗透还是气体的渗透,都离不开测试中对于混凝土边壁的密封性要求,正是因为渗透性测试中的边壁密封性要求较高等特点,成为开展混凝土渗透性试验研究的一大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测定混凝土渗透性时密封性不佳的现状,提供一种混凝土渗透性测试的边壁密封装置,保证在测定混凝土渗透性试验中有较好密封性,进而达到试验结果较精确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混凝土渗透性测试的边壁密封装置,包括套在混凝土试件外的套管、套在套管外的环套和分别设置在混凝土试件两端的两块压板,两块压板通过多根螺杆可拆卸式连接,套管两端延伸出混凝土试件的端头被压紧压板与混凝土试件之间或者压板与环套之间,压板与所述环套之间采用密封连接,由环套和套管间隔出压水空腔,在环套下端连通有进水管,环套上端设有排气管,进水管与一个压水装置连通,排气管上安装有密封螺栓,所述套管是为弹性不透水材料制成。
环套两端具有环板,在环板上设有一圈环形凸起,在压板端面上设有一圈环形切槽,在切槽内设有密封圈,在将两块压板相互靠近时,所述凸起可插入到切槽中,并压紧在密封圈上。
所述压水装置包括储水罐,进水管一端连通在储水罐的下部,在储水罐上端面连通有压缩空气管,在压缩空气管上安装有压力控制阀。
所述套管为硅橡胶制成。
所述环套为有机玻璃制成。
本实用新型装置操作方便,并且能够在进行混凝土渗透性试验时,实现较好的密封性,以达到较精确的测试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环套1、套管2、压板3、螺杆4、储水罐5、密封圈6、压水空腔7、混凝土试件8、进水管11、环板12、凸起13、排气管14、密封螺栓15、橡胶垫16、端头21、切槽31、压缩空气管52、压力控制阀53。
具体实施方式
混凝土渗透性测试的边壁密封装置,包括套在混凝土试件8外的套管2、套在套管2外的环套1和分别设置在混凝土试件8两端的两块环形压板3,两块压板3通过多根螺杆4可拆卸式连接,套管2两端延伸出混凝土试件8的端头21被压紧压板3与混凝土试件8之间或者压板3与环套1之间,压板3与所述环套1之间采用密封连接,由环套1和套管2间隔出一个封闭的压水空腔7,在环套1下端连通有进水管11,环套1上端设有排气管14,进水管11与一个压水装置连通,排气管14内设有内螺纹,密封螺栓15螺纹连接在排气管14内,并且在密封螺栓15与排气之间设有橡胶垫16,所述套管2是为弹性不透水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首先打开密封螺栓15,通过压水装置将水灌入到压水空腔7内,水渐渐上述,压水空腔7内的空气被排空,当水漫过排气管14时,将密封螺栓15安装到排气管14内,随着水的持续灌入,套管2会受压而紧贴混凝土试件8的周围,此时混凝土试件8边壁将处于完全密封状态,有效的解决了混凝土渗透性测试时边壁密封性不佳的难题。
环套1两端具有环板12,在环板12上设有一圈环形凸起13,在压板3端面上设有一圈环形切槽31,在切槽31内设有密封圈6,在将两块压板3相互靠近时,所述凸起13可插入到切槽31中,并压紧在密封圈6上。环板12上的凸起13压在压板3切槽31内的密封圈6上,这种结构能够提高环保与压板3之间的密封效果,此外切槽31能够限制凸起13向外扩张,避免环套1两端因受水压而向外扩张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38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