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率且运行稳定的全自动高纯水处理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071345.5 | 申请日: | 2017-0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080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 发明(设计)人: | 曹增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普瑞维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3/04;C02F1/44;C02F1/4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145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率 运行 稳定 全自动 高纯 水处理设备 | ||
1.一种高效率且运行稳定的全自动高纯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1)、反渗透膜组(3)、反渗透水箱(9)、混合离子交换器(12)和除盐水箱(14);所述进水管(1)连接至反渗透膜组(3)的进水端,且进水管(1)上设置有高压泵(2);所述反渗透水箱(9)上设置有除碳器(8),反渗透膜组(3)的淡水出水端通过淡水管(5)连接至除碳器(8)的进口端,反渗透膜组(3)的浓水出水端通过浓水管(4)连接至废水系统;所述混合离子交换器(12)的进水口设置有进水阀(121),反渗透水箱(9)通过中间水管(10)连接至混合离子交换器(12)的进水阀(121),中间水管(10)上还设置有中间水泵(11),混合离子交换器(12)的产水口设置有产水阀(126),除盐水箱(14)通过产水管(13)连接至混合离子交换器(12)的产水阀(1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率且运行稳定的全自动高纯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水箱(9)上还连接有反渗透冲洗管(6),反渗透冲洗管(6)的另一端连接至反渗透膜组(3)的进水端,反渗透冲洗管(6)上还设置有反渗透冲洗水泵(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率且运行稳定的全自动高纯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再生机构,所述再生机构包括再生水管(15)、再生水泵(16)、碱计量箱(17)、酸计量箱(18)、碱喷射器(31)和酸喷射器(32),所述再生水管(15)一端连接至除盐水箱(14),另一端连接有碱送水管(36)和酸送水管(37),再生水泵(16)安装在再生水管(15)上,碱计量箱(17)的出口端连接有抽碱管(29),抽碱管(29)上设置有抽碱阀(30),碱送水管(36)和抽碱管(29)分别连接至碱喷射器(31)的两个进口端,碱送水管(36)上设置有碱喷水阀(35),碱喷射器(31)的出口端通过进碱管(28)连接至混合离子交换器(12)的碱进口,进碱管(28)上设置有进碱阀(128),酸计量箱(18)的出口端连接有抽酸管(33),抽酸管(33)上设置有抽酸阀(34),酸送水管(37)和抽酸管(33)分别连接至酸喷射器(32)的两个进口端,酸送水管(37)上设置有酸喷水阀(38),酸喷射器(32)的出口端通过进酸管(22)连接至混合离子交换器(12)的酸进口,进酸管(22)上设置有进酸阀(124),所述混合离子交换器(12)的进气口连接有进气管(19),进气管(19)上设置有进气阀(123),混合离子交换器(12)的排气口连接有排气管(26),排气管(26)上设置有排气阀(129),且排气管(26)连接至排气池(27),混合离子交换器(12)内还设置有反洗进水管、反洗排水管、正洗排水管和排污管,反洗进水管连接至中间水管(10),反洗进水管上设置有反洗进水阀(122),反洗排水管、正洗排水管和排污管均连接至排水总管(20),反洗排水管和正洗排水管上分别安装有反洗排水阀(127)和正洗排水阀(125),排水总管(20)连接至排污池(21),混合离子交换器(12)上还连接有中排管(24),中排管(24)上安装有中排阀(23),且中排管(24)连接至中排池(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率且运行稳定的全自动高纯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编程控制PLC,可编程控制PLC分别控制连接进水阀(121)、反洗进水阀(122)、进气阀(123)、进酸阀(124)、正洗排水阀(125)、产水阀(126)、反洗排水阀(127)、进碱阀(128)、排气阀(129)、再生水泵(16)、中排阀(23)、抽碱阀(30)、抽酸阀(34)、碱喷水阀(35)和酸喷水阀(3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普瑞维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普瑞维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134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