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追踪功能的医疗胶带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70472.3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067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林宏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创新应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13/02 | 分类号: | A61F13/02;G06K17/00;G16H50/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景怀宇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追踪 功能 医疗 胶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胶带,特别是涉及一种与敷料结合的具有追踪功能的医疗胶带。
背景技术
皮肤是人体的最大器官,具有抵挡环境中的细菌、病毒入侵人体中的功能。而在日常生活中,皮肤难免会受到利器割伤、高温烧烫伤、跌倒挫伤,而造成皮肤形成开放性伤口,开放性伤口容易接触空气中的灰尘或细菌,若不及时治疗或贴上敷料,可能会导致伤口持续感染、恶化,长期下来后果可能会不堪设想。
一般而言,敷料贴敷于大面积伤口时,由于大面积伤口会时常渗出血液或组织液,因此敷料需要定期更换,来帮助伤口快速恢复,但不同种类的敷料可运用于不同类型的伤口,同样的,贴敷伤口的时效性也有所差别,而且大多数的敷料表面非常光滑,医护人员无法标示任何记号,例如换药时间或贴敷日期,因此医护人员需自行纪录各患者的换药信息,并同时提醒患者换药时间。
然而,上述方法会大幅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及管理时间,而且大多患者通常会忘记自己的换药信息,进而导致伤口愈合缓慢。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追踪功能的医疗胶带。
一种具有追踪功能的医疗胶带,包括:基材,其具有第一表面及相反设置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与敷料结合,第二表面设有追踪辨识区,追踪辨识区预存有对应敷料的敷料信息,利用移动读取装置进行读取追踪辨识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材还包括黏贴层,基材通过黏贴层贴设于敷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黏贴层具有第一贴面及相反设置的第二贴面,第一贴面贴设于基材的第一表面,第二贴面贴设于所述敷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离型膜,离型膜设于黏贴层的第二贴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材的第一表面通过一体成形或微热压方式与敷料相互结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追踪辨识区以印制方式设于基材的第二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追踪辨识区为二维条形码(QR code)、条形码(Barcode)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移动读取装置为智能型手机或医疗手持计算机其中之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移动读取装置通过无线射频辨识(RFID)或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NFC)读取追踪辨识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敷料信息包括敷料编号及换药信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制程快速且不易脱离敷料,在敷料贴敷于患者伤口时,医护人员可通过移动读取装置读取追踪辨识区,以取得敷料信息,使医护人员达到自动管理及分类各患者的敷料信息,及具有追踪病历效果,进而有效缩短医护人员的管理时间,并且能自动提醒换药信息。
再者,患者通过移动读取装置可自行记录敷料信息,并且换药时间到达时会自动显示换药信息,达到提醒患者换药的功效,以有效提升伤口复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医疗胶带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医疗胶带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医疗胶带在使用状态的剖视图,表示基材贴设于敷料上。
图4为本实用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医疗胶带的立体图。
图5为图4所示医疗胶带的剖视图。
图6为图4所示医疗胶带的使用状态图,表示敷料包覆于伤口,并通过移动读取装置读取追踪辨识区。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追踪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追踪功能的医疗胶带,包括:
基材10,其呈透明薄片状,且具有透气、防水功能,基材10具有第一表面12及相反设置的第二表面11,第一表面12与敷料20的表面相互结合,而敷料20可为任何一种敷料,例如湿性敷料、抗菌敷料及生物性敷料。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基材10与敷料20可通过下列两种方式结合,如图1及图2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基材10还包括黏贴层13及离型膜14,黏贴层13具有第一贴面131及相反设置的第二贴面132,第一贴面131贴设于基材10的第一表面12,离型膜14设于第二贴面132上,当基材10尚未贴设于敷料20时,离型膜14可隔绝黏贴层13与外界物质接触,防止黏贴层13的黏性降低。
如图3所示,当将基材10贴设于敷料20的表面时,可先将离型膜14撕离于黏贴层13,并通过黏贴层13的第二贴面132稳固贴设于敷料20的表面。如图4及图5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基材10的第一表面12利用一体成形或微热压方式与敷料20稳固结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创新应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创新应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04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