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蜂房式线圈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70312.9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15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宁帝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南海科盈华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5/02 | 分类号: | H01F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王国标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蜂房 线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圈,特别涉及一种蜂房式线圈。
背景技术
所谓的蜂房式线圈是指:用绕组线所绕制的线圈,其平面不与旋转面平行,而是相交成一定的角度,绕组线在线圈上下两个平面来回折弯,这种线圈称为蜂房式线圈。蜂房式线圈的优点是体积小,分布电容小,品质因素大。现有的蜂房式线圈均采用蜂房式绕线机进行绕线,当线圈成型后再放到溶蜡里面浸泡,使之牢固。当蜂房式线圈作为高频通讯线圈使用时,其内部发热量较大,此时用来固定绕组线的蜡容易熔化使得线圈发生松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蜂房式线圈不牢固容易发生松散。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蜂房式线圈,包括第一线圈平面、第二线圈平面和绕组线,所述绕组线涂覆绝缘漆,所述绕组线在第一线圈平面与第二线圈平面之间来回折弯,还包括骨架,所述骨架包括上部、下部和轴部,所述轴部呈空心圆柱体,所述上、下部互为镜像,所述上部包括杆状的单位加强杆形成的环形阵列,所述单位加强杆的端面与所述轴部外表面连接,所述上部所在的平面与第一线圈平面重合,所述下部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线圈平面重合,所述绕组线绕过所述单位加强杆。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上、下部与所述轴部一体成型。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轴部为PVC构件。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绕组线为加热自粘式漆包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蜂房式线圈中增加骨架,利用加强杆与轴部的配合,支撑起整个线圈,使得线圈不容易松散。该线圈可广泛应用到高频电路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蜂房式线圈的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蜂房式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考图1和图2,提供一种蜂房式线圈,包括第一线圈平面b1、第二线圈平面b2、绕组线和骨架,所述骨架包括上部a1、下部a2和轴部a4,其中所述轴部a4呈空心圆柱体,所述上、下部a2互为镜像,其中上部a1由26根呈圆柱体的加强杆a3构成,加强杆a3形成环形阵列并且端面与轴部a4的外表面连接,连接方式可以为卡接,如果这样,加强杆a3和轴部a4相应的位置则设置卡口,通过卡接的方式可以灵活地调整加强杆a3的数量,在线圈研发阶段十分方便。本实施例则采取将轴部a4和加强杆a3一体成型,通过模具浇注成如图1的样子,这样可以缩短后期安装工序,节约生产成本,有利于批量生产。所述上部a1所在的平面与第一线圈平面b1重合,所述下部a2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线圈平面b2重合。当把骨架制作好之后,绕组线沿着骨架上下绕动折弯。通过加强杆a3与轴部a4的配合,支撑起整个线圈,使得线圈不容易松散。
为了使骨架更加具有适用性,作为优化,采用市场上常用的PVC材料对骨架进行浇注。
作为优化,绕组线采用加热自粘式漆包线。本实施采用的是环氧树脂类的漆包线,这种漆包线不仅具有绝缘功能,而且通过加热,漆包线产生粘性,使得绕组线之间粘合,进一步防止线圈松散。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南海科盈华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南海科盈华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03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重物推送装置
- 下一篇:石油存储装置卧式用移动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