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泛碱的建筑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069463.2 | 申请日: | 2017-0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371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 发明(设计)人: | 汪敏侠;张赟;朱大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江达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B2/02 | 分类号: | E04B2/02;E04B1/6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泛碱 建筑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尤其是指一种抗泛碱的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很多住宅小区都可以发现,在行走的块状石材路面上或是镶贴石材面砖的墙面上有一条条类似“白霜”的现象,很是影响视觉美观。这种“白霜”现象真实原因是泛碱,普通混凝土为硅酸盐,遇空气或者墙体内的水气,发生水化反应,产生氢氧化物(化学性质为碱性),遇到气温的升高,水蒸气蒸发,将氢氧化物从墙体中带出,随着水分的逐渐蒸发,氢氧化物就被析出于混凝土水泥表面,日积月累,使得原本装饰的涂料或者油漆等物被顶起,不再黏附墙面,就发生起皮、脱落,这一过程称之为"泛碱"。
然而,现有的技术方案一般采用人工擦洗,或者在清洗液中掺入适量的草酸等溶剂,一般在短时间内能达到一定效果,但时间一长,粘结材料中残留的碱性离子与空气接触将会有产生二次泛碱,不能达到治本的功效。这种情况反复发生,花费了较多的人力物力。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墙体或地面泛碱的建筑结构,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墙体或地面泛碱的建筑结构,具体指一种抗泛碱的建筑结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泛碱的建筑结构,包括基层、面层和粘接材料;所述的基层是若干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通过粘接材料砌成的墙体基础或混凝土基础;所述的墙体基础的外层设有抹面层,所述的抹面层的外侧面上涂覆有防水层。
进一步的,所述的粘接材料包括水泥、防水剂、防碱剂以及非碱性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的面层是由若干面砖或石材贴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面砖或者石材贴的背面以及侧面涂覆有防碱背涂剂层,所述的面砖或者石材贴的背面贴覆有纤维网格布,所述的面砖或者石材贴的背面的防碱背涂剂层设于面砖或者石材贴与纤维网格布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面层的外侧涂覆有防水透明胶。
进一步的,所述的混凝土基础里含有减水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如下:
1、粘接材料里大幅度降低水泥比例,加入非碱性材料,从而减少了水泥中氢氧化钙的析出;
2、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能有效控制水泥砂浆用量,从而有效减小泛碱现象的产生;
3、混凝土基础里含有减水剂,可以有效减少水泥的用量,同时也减少了水泥中氢氧化钙的析出;
4、抹面层的外侧面上涂覆有防水层,能有效减小减少水泥中氢氧化钙的析出;
5、面砖或者石材贴的背面以及侧面涂覆有防碱背涂剂层,该溶剂能渗入石材堵塞毛细孔,使水、氢氧化钙等其他物质无法侵入;
6、面层的外侧涂覆有防水透明胶,能有效隔绝水泥砂浆与空气的接触,从而达到防碱目的,又能长期保持大面的清洁,达到较好的景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墙体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路面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基层1,面层2,粘接材料3,抹面层4,防水层5,纤维网格布6,防碱背涂剂层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介绍本实用新型墙体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改进了建筑结构中的粘接材料3。在实际建筑过程中,水泥作为一种粘接材料3,能够把面层2材料与基层1材料牢固粘接,但水泥是一种碱性材料,是引起泛碱最主要的因素,因此避免泛碱现象需要调控水泥的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江达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江达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94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夯土景观墙
- 下一篇:道路表征方法、显示道路信息的方法与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