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简易的水上漂浮物清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69286.8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464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梦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梦洁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1104 | 代理人: | 刘建芳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易 水上 漂浮 清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上漂浮杂物清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简易的水上漂浮物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当水面(户外游泳池、池塘、河流等)上由于大风吹刮或人为抛扔垃圾,造成落叶、塑料瓶和泡沫等杂物污染水面,需要人工对水面的垃圾进行打捞,现有技术中大部分是通过人力划船用浅水叶网打捞或者下河打捞,操作十分不方便;另一种土方法就是用一块长网布,在两个人的共同作用下让网布在水面上移动,先将漂浮物赶到一起然后将这些漂浮物清理出水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简易的水上漂浮物清理装置,结构简单,实现了不用下水站在岸边就能拾捡打捞水面的漂浮物,操作简单方便,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简易的水上漂浮物清理装置,包括内部为空心的打捞杆、剪叉装置,所述剪叉装置包括多个剪叉单元,每个剪叉单元均包括两块剪叉板,各个剪叉单元之间通过剪叉轴相互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捞杆的内部中间固定连接有挡板,在打捞杆的前端和挡板之间滑动连接有滑动连接板,且滑动连接板与挡板之间设有弹簧,所述打捞杆的首端设有“L”形开口,所述剪叉装置的尾端剪叉单元的两个剪叉板由“L”形开口伸入打捞杆杆体内,且剪叉装置的尾端剪叉单元的剪叉轴与滑动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剪叉装置的首端剪叉单元的两个剪叉板分别设有半圆钩体,且两个半圆钩体并拢时组成完整的圆形钩体,所述打捞杆的尾端固定连接有手闸,所述挡板上设有穿绳孔,打捞杆的杆体上设有通孔,所述滑动连接板与手闸之间通过钢丝绳连接,所述钢丝绳的一端与滑动连接板固定连接,钢丝绳的另一端分别穿过穿绳孔、通孔与手闸固定连接。
所述滑动连接板为“T”形。
所述打捞杆内部通孔所在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且支撑杆上设有滚轮。
所述打捞杆内部通孔所在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杆,定位杆位于支撑杆和挡板之间,且定位杆上设有定位环,所述钢丝绳从定位环中穿过。
所述半圆钩体的表面设有多个漏水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清理装置结构简单,打捞工人站在岸边,将打捞杆伸到漂浮物处,握紧手闸拉动钢丝绳,通过钢丝绳拉动剪叉装置伸开,两个半圆钩体钳住漂浮物,其中水从半圆钩体的漏水孔中流出,将漂浮物移动到岸边收集起来,从而实现了不用下水站在岸边就能拾捡打捞水面的漂浮物,操作简单方便,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打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简易的水上漂浮物清理装置,包括内部为空心的打捞杆1、剪叉装置2,所述剪叉装置2包括多个剪叉单元,每个剪叉单元均包括两块剪叉板201,各个剪叉单元之间通过剪叉轴202相互铰接(这些均为现有技术这里就不再详细的描述)。所述打捞杆1的内部中间固定连接有挡板3,在打捞杆1的前端和挡板3之间滑动连接有滑动连接板4,且滑动连接板4与挡板3之间设有弹簧5,所述滑动连接板4为“T”形,本实施例中滑动连接板4上还设有供钢丝绳11通过的孔,便于钢丝绳11与剪叉装置2相连。
如图2所示,所述打捞杆1的首端设有“L”形开口6,所述剪叉装置2的尾端剪叉单元的两个剪叉板201由“L”形开口6伸入打捞杆1杆体内,且剪叉装置2的尾端剪叉单元的剪叉轴202与滑动连接板4固定连接,所述剪叉装置2的首端剪叉单元的两个剪叉板201分别设有半圆钩体7,且两个半圆钩体7并拢时组成完整的圆形钩体,两个半圆钩体7的表面均设有多个漏水孔14,能够使打捞过程中进入半圆钩体7内的水顺利排出,减轻半圆钩体7的钳拿重量。所述打捞杆1的尾端固定连接有手闸8(与自行车的刹车闸相似),所述挡板3上设有穿绳孔9,打捞杆1的杆体上设有通孔10,所述滑动连接板4与手闸8之间通过钢丝绳11连接,所述钢丝绳11的一端与滑动连接板4固定连接,钢丝绳11的另一端分别穿过穿绳孔9、通孔10与手闸8固定连接。
所述打捞杆1内部通孔10所在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2,且支撑杆12上设有滚轮13,钢丝绳11绕过滚轮13,这样就能避免钢丝绳11与打捞杆1摩擦损坏钢丝绳11,同时也能有效的减少钢丝绳11与打捞杆1之间的摩擦阻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梦洁,未经王梦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92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