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传感器以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068030.5 | 申请日: | 2017-0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91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 发明(设计)人: | 沈功田;郑阳;张宗健;谭继东;李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特检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1N27/83 | 分类号: | G01N27/83;G01N27/90;G01N29/04;G01N29/07;G01N29/34;G01B17/02;G01S1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张永明 |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西苑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模式 电磁 超声 检测 传感器 以及 系统 | ||
1.一种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U型磁轭(203),用于磁化待测对象的材料,并在所述待测对象的内部产生磁场信号;
漏磁接收组件(205),位于所述U型磁轭(203)的中部位置,用于检测所述待测对象的外部是否存在漏磁场信号;
第一电磁超声线圈(207),位于所述U型磁轭(203)的N极下方,与所述U型磁轭(203)的N极下端结合使用,用于产生或接收如下任意一种或多种检测波:超声体波、超声导波和表面波;
第二电磁超声线圈(209),位于所述U型磁轭(203)的S极下方,与所述U型磁轭(203)的S极下端结合使用,用于产生或接收如下任意一种或多种检测波:超声体波、超声导波和表面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超声线圈(207)和所述第二电磁超声线圈(209)的尺寸满足如下公式:
a=λR且
其中,λR为表面波波长,a为相邻线源距离,d为线圈最内侧的线圈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磁接收组件(205)为磁敏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敏元件为霍尔芯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还包括:漏磁接收组件安装座和外壳,其中,所述漏磁接收组件安装座用于安装所述漏磁接收组件,所述漏磁接收组件安装座与所述外壳之间设置有弹簧,使所述漏磁接收组件安装座与所述外壳间产生一定的滑动。
6.一种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对所述第一电磁超声线圈和所述第二电磁超声线圈的激励信号;
功率放大器,与所述信号发生器连接,用于对所述激励信号进行放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双工器,与所述功率放大器连接,用于将所述放大后的激励信号输入所述第一电磁超声线圈和/或所述第二电磁超声线圈,并接收所述第一电磁超声线圈和/或所述第二电磁超声线圈检测到的回波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多通道信号采集器,与所述双工器连接,用于接收如下任意一种或多种信号:所述第一电磁超声线圈检测到的回波信号、所述第二电磁超声线圈检测到的回波信号、所述漏磁接收组件检测到的漏磁场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上位机,与所述多通道信号采集器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多通道信号采集器上传的信号,并对所述信号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所述待测对象是否存在缺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特检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未经中特检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803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