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雨水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67959.6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79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军;刘海;张聪;陈灿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哲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B3/02;E03F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6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雨水 回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排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雨水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应对干旱、水涝等自然灾害以及更合理地利用雨水,人们研制了多种导水系统。
公开号为CN20550218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铺设在绿化带的下方,至少包括两个过滤层,并且位于上方的过滤层的滤料的粒径大于相邻下方过滤层滤料的粒径,最下方过滤层的下部设有蓄排水管道;所述蓄排水管道上连接有至少一个集水井,所述集水井内设有抽水系统;所述蓄排水管道的顶面上设有多个透水孔。透水孔将从上层的过滤层流出的水通到蓄排水管道内,但是在大量的水从过滤层内流出时,透水孔的透水能力有限,使得从过滤层内排出的水不能快速的进入蓄排水管道内,进而影响上层过滤层内水的渗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雨水回收系统,具有使雨水能够快速被收集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雨水回收系统,包括设置在路面内的若干蓄水池,所述蓄水池池底设有排出管,所述排出管远离蓄水池的一端连接有排水管,各个所述排水管相互连通,且最后一个所述排水管连接有储水盒一,所述蓄水池池底在排出管的位置周缘设有若干向上延伸的挡杆,所述挡杆上端覆盖有挡网一,所述蓄水池周向上端池壁上设有若干与排水管连通的溢流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蓄水池将路面上的雨水蓄积之后通过排出管输入排水管内,蓄水池的设置使得雨水在通过排出管进入排水管之前时先进行蓄积,利于地面上的雨水排放,排水管将水输送至储水盒一内进行回收,在路面的雨水进入蓄水池内时水中含有较多的杂质,此时挡杆和挡网一对雨水进行过滤,将雨水中的杂质阻挡在蓄水池内,蓄水池内蓄积的杂质便于清理蓄水池内的杂质,挡杆的设置增大了雨水进入排出管的面积,增加了雨水收集的速度,当蓄水池内的雨水量逐渐增大时,蓄水池上端的溢流管将蓄水池内的多余的水排出,增加蓄水池的排水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各个所述排水管的管径向靠近储水盒一的方向依次增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个排出管将水排放到排水管内,排水管将水通到储水盒一内,在靠近储水盒一的排水管内的水包含了各个排水管内的水,因此水量较多,此时将各个排水管的管径向靠近储水盒一的方向依次增大,利于水的排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水盒一的盒壁上设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远离储水盒一的一端连接有储水盒二,所述储水盒二上设有自动封闭连通管的封闭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储水盒二的设置便于在雨水量较大时增加雨水的储蓄,当不需要用到储水盒二时通过封闭件将连通管封闭,当需要用到储水盒二时封闭件将连通管完全打开,利于水从储水盒一内流入储水盒二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封闭件为滑移连接在连通管内且封闭连通管的滑块,所述滑块的一端伸出储水盒二内,且在伸出的一端设有环形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和储水盒二的盒壁之间设有使得滑块将连通管封闭的拉伸弹簧,所述滑块在朝向储水盒一的一端设有锥形的导水面,当储水盒一内的水流满连通管内时,所述滑块向储水盒二方向移动将连通管完全打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块在拉伸弹簧的作用下,将连通管封闭,当储水盒一内的水较多时,溢流到连通管内进而对连通管内的滑块产生向远离储水盒一方向的推力,随着连通管内的水的逐渐增多,滑块逐渐在水压的作用下向远离储水盒一的方向移动,将拉伸弹簧拉伸而使其具有弹力,滑块上的锥形导向面移出连通管时,利于将连通管内的水排放到储水盒二内,增加储水盒一的蓄水量,利于储水盒一蓄积更多的雨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封闭件为封闭连通管的盖板,所述盖板设置在连通管靠近储水盒二的位置,所述盖板的一端与连通管铰接,且在铰接位置设有使得盖板将连通管封闭的扭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将连通管封闭,当连通管内的水压较大时,将盖板向远离连通管方向挤压,此时盖板绕与连通管铰接的位置转动,使得扭簧受力而具有弹力,利于储水盒一内的水通过连通管进入储水盒二内,当储水盒一内的水减少时,盖板在扭簧的作用下将连通管封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池上端设有覆盖蓄水池池口的挡网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网二的设置减小了水进入蓄水池内时含有的杂质,对水进行初步的过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哲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中哲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79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