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雨水回收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67956.2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677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军;刘海;张聪;陈灿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哲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E03F5/14;E03B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6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雨水 回收 利用 系统 | ||
1.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地面的景观池(1),所述景观池(1)的池口所在的平面低于地面,所述景观池(1)上端设有覆盖池口的倾斜设置的过滤网(11),所述景观池(1)下端设有蓄水池(12),所述蓄水池(12)上端设有与地下管(2)连通的排出管(121),所述景观池(1)的池底设有与蓄水池(12)连通的开口(13),所述景观池(1)的池底在开口(13)的两端分别铰接有封闭开口(13)的转板一(131)和转板二(132),所述景观池(1)池底外壁设有向远离景观池(1)方向延伸的支撑杆(14),所述支撑杆(14)设置在开口(13)设有转板一(131)和转板二(132)的两端,所述转板一(131)和转板二(132)上分别设有使得转板一(131)和转板二(132)将开口(13)封闭的压缩弹簧(133),所述压缩弹簧(133)远离转板一(131)和转板二(132)的一端与支撑杆(14)固定连接,当景观池(1)内的水位到达设定的高度时所述转板一(131)和转板二(132)向蓄水池(12)方向转动进而将开口(13)打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12)的周向外侧池壁上设有收集盒(122),所述蓄水池(12)在设有收集盒(122)的周向池壁上设有透水层(123),所述收集盒(122)底部设有排水管(124),所述排水管(124)远离收集盒(122)的一端伸出地面且在伸出地面的一端设有灌溉喷头(125),所述排水管(124)上设有抽水泵一(12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12)的上端池壁上设有溢流管(127),所述溢流管(127)位于排出管(121)的上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12)的池壁上设有与景观池(1)连通的通水管(128),所述通水管(128)上设有抽水泵二(1281),所述通水管(128)靠近景观池(1)的位置设有截止阀(128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一(131)和转板二(132)抵触的位置设有密封垫(13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景观池(1)的池体在过滤网(11)较低的一端设有垃圾箱(15),所述景观池(1)上设有与垃圾箱(15)相通的通孔(151),所述景观池(1)上滑移连接有封闭通孔(151)的移动板(152),所述垃圾箱(15)下端设有蓄水盒(153),所述垃圾箱(15)底部开设有供水流到蓄水盒(153)内的过滤孔(154),所述蓄水盒(153)上设有与蓄水池(12)连通的连通管(15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哲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中哲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795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板‑碳纤维混凝土透水盖板
- 下一篇: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