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停靠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067462.4 | 申请日: | 2017-0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271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 发明(设计)人: | 杨自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2H3/00 | 分类号: | B62H3/00;G07C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行车 停靠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配套设施,尤其是一种自行车停靠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城市一般都拥有数量众多的自行车,并且缺乏管理,导致自行车随意停放,不仅占用道路,而且废弃的自行车长时间得不到处理,也会占用土地资源,并且随之时间的延长,废弃的自行车数量越来越多,给人的生活造成一定的不便,另外,自行车偷盗事件也经常发生,这不仅给车主造成了经济损失,也不利于文明社会的建设。
鉴于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集中停靠和管理自行车,并且防止自行车被盗的自行车停靠装置。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行车停靠装置,包括,控制装置、支撑体和设置在支撑体上用于锁住自行车轮的电动锁;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存储器,以及安装在支撑体上的指纹识别器,所述控制器与存储器和指纹识别器电连接;
所述电动锁包括,固定安装在支撑体上的锁壳,所述锁壳一侧具有与自行车轮相配的凹口;与锁壳活动连接用于封闭所述凹口的锁舌,以及驱动锁舌相对锁壳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锁壳上设有与锁舌配合的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驱动装置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锁壳的凹口内还设有一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控制开关为触点开关,且设置在锁壳的凹口的中部。
进一步,所述锁舌为半圆环形,所述锁壳内设有容纳锁舌的型腔,锁舌的一端位于型腔内,另一端可伸出型腔与锁止机构配合,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锁壳凹口的一侧,所述锁止机构设置在锁壳凹口的另一侧。
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锁壳上的步进电机和设置在步进电机转轴上的齿轮,所述锁舌的外圆周面上设有与所述齿轮相配的齿,且两者相互啮合。
进一步,所述锁舌与锁止机构配合的一端设有一卡口,所述锁止机构包括,与锁壳滑动连接的滑块,所述滑块的一端可插入至所述卡口内,设置在滑块滑动方向上并驱动滑块向锁舌方向运动的弹簧,以及驱动所述滑块向远离锁舌方向运动的电磁铁。
进一步,还包括一盒体,所述盒体固定设置在支撑体上端的一侧,所述指纹识别器设置在盒体上,且位于盒体的上表面,所述控制器和存储器设置在盒体内部。
进一步,所述盒体为密封式结构,在盒体上还设有一凸出的挡雨结构,所述指纹识别器位于挡雨结构的内部,所述挡雨结构的一侧设有供手指伸入的开口。
进一步,所述盒体上还设有一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控制器电连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后,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以快速锁住自称车轮,将自行车固定,并且通过集中安放,可以解决自行车随意停放的问题,而且本实用新型通过指纹识别器控制解锁,具有安全系数高,操作简单的特点,能够有效提高防盗效果,方便车主使用,当自行车长时间废弃后,城市的管理人员可以方便的将废弃自行车进行清除,避免了其占用城市空间,并且实现了对废旧物品的回收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的连接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A-A面剖视图;
图5:为图4的Y局部放大示意图;
其中:1、支撑体 2、电动锁 3、指纹识别器 4、盒体 5、控制开关 21、锁壳 22、驱动装置 23、锁止机构 24、锁舌 25、型腔 41、挡雨结构 42、显示屏 221、齿轮 231、滑块 232、电磁铁 23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自行车停靠装置,包括,控制装置、固定在地面上的支撑体1和设置在支撑体1上用于锁住自行车轮的电动锁2。
如图2所示,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存储器,以及安装在支撑体1上的指纹识别器3,所述控制器与存储器和指纹识别器3电连接,指纹识别器3用于采集使用者的指纹,并将采集到的信息存储在存储器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大学,未经黑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74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