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能二次利用的炒炉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67272.2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829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邹海鸥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力特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13/00 | 分类号: | F24C13/00;F24C1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能 二次 利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炒炉,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热能二次利用的炒炉。
背景技术
现检索到一篇公开号为CN 204665392 U的中国专利文件,其名称为节能环保型双头双尾小炒炉,其方案中记载炉体上部设置有左右分布的两个灶台以及两个水撑 ,加热线圈对灶台的产生后的热能有部分未被灶台上的锅具吸收,该部分热能对水撑加热。
由于该部分的热能流失较快,热能二次利用的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能二次利用的炒炉,利用螺旋状的导气通道延长了热流与水撑的接触时间,提高热能的二次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热能二次利用的炒炉,包括四个炉脚、设置在所述炉脚上的炉体,所述炉体上部设置有左右分布的两个灶台以及两个水撑,所述两个灶台内分别设于炉头,灶台与水撑之间设有导气通道,所述导气通道为螺旋状且其上方贴合所述水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旋状的导气通道使得热流流通的路径增长,在该路径中水撑与热流是处于接触状态,具有良好的热传导,增加了热流与水撑的接触时间,提高热能的二次利用率。
较佳的,所导气通道包括两块螺旋状的导流板,两块导流板的上方设有开口,所述水撑的底部封盖于所述导流板的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流由导流板的上方向与水撑接触,热能具有向上流动的趋势,故该设计使得热气与水撑充分接触。
较佳的,所述导流板抵触于水撑的上端部设有密封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片减少了热量泄露与流失。
较佳的,所述导流板的涂刷有隔热涂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热涂层减少了导流板向外界空气的热传导。
较佳的,导气通道末端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为竖直的U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U形使得热流需先向下流动,再向上流出,而热流具有向上的流动趋势,该设计增大了热流流出出气管的难度,使得热流流速较小时,易滞留在导气通道内,缓缓向水撑供热。
较佳的,所述炉头包括内部设有腔体的壳体,壳体下端开设
有进气孔,壳体上端开设有出气孔,壳体内部设有隔挡进气孔且叠合设置的第一布气块与第二布气块;
第一布气块与第二布气块分别开设有第一混气孔与第二混气孔,第一混气孔与第二混气孔交错布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气孔进入一次空气与燃气,两股气流经过第一布气块的碰撞实现气流初步混合,然后由第一混气孔进流向第二布气块,第二布气块的二次隔挡使得气流错乱流动而进一步的混合,然后通过第二混气孔流向出气孔;
第一混气孔与第二混气孔交错使得,混合气流流向第二布气块时难以直接从第二混气孔流出,增加了混合气流的混合充分度,从而燃烧效率更高,具有良好的节能性能。
较佳的,第一布气块置于第二布气块与进气孔之间,所述第一混气孔与第二混气孔为圆形孔;
所述壳体上端向下凹陷形成凹槽,所述出气孔置于凹槽侧壁;
所述出气孔设有环形叠加的分隔平片与分隔波浪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形孔边沿光顺,便于混合气体的流动;圆形孔减少了孔边沿的应力集中,两个布气块结构强度更高,在布气块厚度较小时,布气块难以被混合气流冲压至形变。
混合气流在然后产生的热能被凹槽包围,热能缓缓由凹槽的槽口吐出,槽口位置放置有锅具,该设计延长了气体燃烧后热能的延迟时间,对锅具热能输送更加稳定,对热能利用率更高,具有减少了热能的快速流失,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
平片与波浪片之形成异形的出气通道,波浪形将会形成曲面的出气通道,便于混合气的流通,使得混合气与空气快速的进行二次接触,燃气燃烧更为充分,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
较佳的,所述凹槽为圆筒状,凹槽的边沿设有弧形板,弧形板包括朝向凹槽内部的外圆角以置于腔体内的内圆角;
凹槽与壳体之间形成环形的出气腔,所述内圆角置于出气腔的内圈且围绕出气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合器产生的热气流较多,部分气流沿凹槽的槽口流出,部分气流由于气压被挤压在凹槽的底部形成底部气流,底部的气流将沿着外圆角的流道环形流动,形成窝形且向上流动的热气流,显然底部气流沿着凹槽的侧壁流出,使得热气流稳定向凹槽口的锅具流动,减少了底部热气流的流失,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力特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力特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72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锅具矫正装置及加热炉具
- 下一篇:一种环保型炒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