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制墙板的预留手孔成型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67183.8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683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原明;李志猛;朱安标;周思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7/16 | 分类号: | B28B7/16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1105 | 代理人: | 周涛 |
地址: | 200135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预留 成型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制墙板的预留手孔成型工具。
背景技术
预制装配式施工在建筑施工领域里应用越来越广泛。预制装配式施工是指将PC构件工厂预制的混凝土构件运送至施工现场,在施工现场采取可靠方式进行拼装连接固定。该种施工方式与传统现浇混凝土施工方式相比,省去了大部分支设模板、浇筑养护、拆模等工艺步骤,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目前预制构件中墙板结构所占比重最大,墙板结构在工厂统一制作完成后,吊运至施工现场进行拼装。
预制混凝土墙板在工厂内制作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在墙板底部预留搭接现浇梁的洞口或是预留线盒手孔(手孔为工人接线时的操作空间),由于预制剪力墙下部通常设置有暗梁,暗梁内的钢筋不可截断,这就给现浇梁上的洞口或是预留线盒手孔的成型带来很大困难。以往的成型方式为用塑料泡沫做成相应洞口、手孔的形状,钢筋穿过塑料泡沫后放入模具内,最后浇筑混凝土,即可成型相应洞口或手孔,由于塑料泡沫易产生变形、移位,导致成型的洞口外观较差、尺寸有偏差,且此种方法重复工作量大,每生产一块板均需加工相应数量的塑料泡沫,一个塑料泡沫只能使用一次,待构件成型后还需挖出塑料泡沫,造成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出一种预制墙板的预留手孔成型工具,解决了使用塑料泡沫进行预制工作时,容易导致洞口或手孔的成型尺寸不准确,且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预制墙板的预留手孔成型工具,包括壳体、把手,所述把手固定在壳体的上表面中央,所述壳体的正面开设有贯穿壳体的第一卡槽,壳体的左侧面设置有固定孔,壳体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二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为由水平设置的上面板和下面板、垂直设置在上面板和下面板之间的左面板、向壳体内侧倾斜设置的右面板和前面板、与前面板对称设置的后面板焊接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右面板、前面板和后面板的倾斜角度均为3°-5°。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孔的内侧设置有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槽至少为2个。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方便,通过在壳体上设置贯穿壳体的第一卡槽,在壳体的左侧面设置固定孔,壳体的右侧面设置第二卡槽,能够将整个一种预制墙板的预留手孔成型工具通过固定孔固定在模具上,暗梁内的钢筋穿过第一卡槽,PVC管放置在第二卡槽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取出预留手孔成型工具便可得到线盒手孔,使用非常方便,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劳动效率。且本实用新型能够重复使用,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手孔的成型成本,同时也能够保证线盒手孔的成型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的具体含义为:1为壳体,2为把手,3为第一卡槽,4为固定孔,5为第二卡槽,6为上面板,7为下面板,8为左面板,9为右面板,10为前面板,11为后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结合图1、图2、图3、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预制墙板的预留手孔成型工具,包括壳体1、把手2。所述把手2固定在壳体1的上表面中央,所述壳体1的正面开设有贯穿壳体1的第一卡槽3,所述第一卡槽3至少为2个,第一卡槽3为两侧壁封闭的U形槽。壳体1的左侧面设置有固定孔4,固定孔4的内侧设置有螺纹。壳体1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二卡槽5。
所述壳体1为由水平设置的上面板6和下面板7、垂直设置在上面板6和下面板7之间的左面板8、向壳体1内侧倾斜设置的右面板9和前面板10、与前面板10对称设置的后面板11焊接而成,所述上面板6为壳体1的上表面,左面板8为壳体1的左侧面,右面板9为壳体1的右侧面。壳体为棱台状,每个面板的厚度为22-27公分。所述右面板、前面板和后面板的倾斜角度均为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71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泥基础快速成型模具
- 下一篇:加气砖翻转撕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