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抽真空吸附底面式汽车紧急制动及防翻车、漂移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066944.8 | 申请日: | 2017-0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69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 发明(设计)人: | 万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忠勇 |
| 主分类号: | B60T1/14 | 分类号: | B60T1/14;B62D4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40 | 代理人: | 杨春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吸附 底面 汽车 紧急制动 翻车 漂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外挂制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抽真空吸附底面式汽车紧急制动及防翻车、漂移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制动,主要依靠轮胎与地面的摩擦获得制动阻力实现。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要求轮胎与地面的摩擦阻力越小越好,而制动距离则会越来越长,二者难以兼顾。为增加制动时的摩擦力,轮胎表面纹理设计已优化到极致,因此,通过増加地面粗糙度和轮胎摩擦系数的办法增加制动阻力的办法已不可行。而且现有的依靠轮胎和地面摩擦进行制动的技术,不仅制动阻力有限,制动距离长,而且无法解决汽车制动时轮胎受力不均出现的侧方漂移,翻车,以及冰雪路面的制动失灵等问题。这也是目前大部分汽车祸发生的主要因素和困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利用空气负压原理的抽真空吸附底面式汽车紧急制动及防翻车、漂移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抽真空吸附底面式汽车紧急制动及防翻车、漂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体、主真空泵和升降连接装置,所述真空体通过竖直设置的所述升降连接装置固定在汽车的底盘上,所述真空体的主负压口通过管路与所述主真空泵的抽气口连通。
进一步,所述装置还包括真空罐和副真空泵,所述真空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真空罐连通的副负压口,所述真空罐与所述副真空泵的抽气口连通。
具体地,所述真空体包括阻隔体、上部密封层、隔离层和支撑架,所述阻隔体通过支撑架与所述升降连接装置固定连接,所述阻隔体的上侧面通过所述上部密封层固定密封,所述隔离层与所述阻隔体的边框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上部密封层、所述阻隔体、所述隔离层和地面组成密闭腔体,所述主负压口设置在所述阻隔体的上侧面。
进一步,所述真空体还包括软物质层、粘质液体输送管和粘质液体输送泵,所述软物质层固定设置在所述隔离层的下端面,所述粘质液体输送管水平设置在所述隔离层内,所述粘质液体输送管的进液口穿过所述阻隔体与所述粘质液体输送泵连通,所述粘质液体输送管的下部设置有多个位于所述软物质层内的出液口。
再进一步,所述真空体还包括承压柱,所述承压柱竖直设置在所述阻隔体内,且所述承压柱的上端与所述阻隔体的上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承压柱的下端面设置多个用于增大与地面摩擦力的锥形体。
具体地,所述主真空泵与所述真空体之间的气路、所述真空罐与所述副真空泵之间的气路、所述粘质液体输送泵与所述粘质液体输送管之间的液路上均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所述主真空泵、所述副真空泵、所述粘质液体输送泵和所述升降连接装置均与所述汽车的制动系统联动的控制系统的控制端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抽真空吸附底面式汽车紧急制动及防翻车、漂移装置利用空气负压原理,在汽车制动时,快速下降内空体与地面接触形成密闭空间,同时抽出密闭空间内空气,形成对地面的压力,通过装置与地面形成摩擦力达到制动目的,同时增加向下的吸附力,有效防止汽车翻车和漂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抽真空吸附底面式汽车紧急制动及防翻车、漂移装置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真空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阻隔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粘质液体输送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抽真空吸附底面式汽车紧急制动及防翻车、漂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体、主真空泵8、真空罐6、副真空泵7和升降连接装置3,真空体通过竖直设置的升降连接装置3固定在汽车的底盘上,真空体的主负压口11通过管路与主真空泵8的抽气口连通,真空体上设置有与真空罐6连通的副负压口12,真空罐6与副真空泵7的抽气口连通。
内空体地面接触后形成封闭空间。主真空泵8,用于抽出内空体内的空气,真空罐6平时处于负压状态,内空体与地面接触后立即与内空体连通,快速抽取内空体内空气,使内空体最快时间形成负压状态。副真空泵7用于抽取真空罐6内空气。
如图2和图3所示,真空体包括阻隔体1、上部密封层、隔离层2和支撑架 4,阻隔体1通过支撑架4与升降连接装置3固定连接,阻隔体1的上侧面通过上部密封层固定密封,隔离层2与阻隔体1的边框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上部密封层、阻隔体1、隔离层2和地面组成密闭腔体,主负压口11设置在阻隔体1 的上侧面。
实施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忠勇,未经万忠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69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