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卡座连接器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66812.5 | 申请日: | 201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705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欧利平;蒋武向;隆昌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大为精密组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33 | 分类号: | H01R13/633;H01R13/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727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卡座 连接器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卡座连接器及应用该卡座连接器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工具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移动电话结构、样式和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般手机的应用,大多将SIM卡插入手机所设的卡槽内,完成起用程序后,即可使用手机进行接收、拨打电话。现有手机的卡座连接器中除了需要安装SIM卡之外,还需要安装TF卡等。多个卡槽的设置,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间,由此,如何进行合理紧凑的布局是业界所面临的难题。
目前的卡座连接器,大多只能配合TF存储卡或SIM卡单独使用,如果想在同一种电子设备中同时使用上述两种卡,须配置与这两种卡匹配的卡座连接器,既浪费了电子设备的空间,又提高了工艺难度,同时还增加了生产成本。相关技术中出现了TF存储卡和SIM卡的二选一卡座连接器,但易导致误插卡,且误插卡后,退卡尤为不便,而且即便是正确插卡,退卡亦即为不便。从而,相关技术的二选一卡座连接器存在误插卡后退卡困难,使用便利性差的不足。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卡座连接器及电子设备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误插卡后退卡方便,使用便利性高的卡座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卡座连接器,包括本体、固定于所述本体上的外壳以及端子组,所述本体与外壳围设形成卡收容腔,所述端子组包括嵌装于所述本体的第一组信号端子和嵌装于所述本体的第二组信号端子,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第二组信号端子的接触端均向上延伸于所述卡收容腔内,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为沿所述卡座连接器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呈轴对称的两排第一信号端子,每排所述第一信号端子沿所述卡座连接器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为沿所述卡座连接器宽度方排布的一排第二信号端子,所述外壳包括位于所述本体顶部的顶壁、自所述顶壁两侧垂直向下延伸形成的两侧壁以及自所述顶壁后端垂直向下延伸形成的后壁,两所述侧壁分别固定于所述本体的两侧,所述外壳设有折槽和退卡槽,所述折槽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顶壁,另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后壁,所述退卡槽位于所述顶壁的中部。
优选的,所述退卡槽的靠近所述卡收容腔卡插入处的一段为弧形段,与所述弧形段相对的一段为直线段。
优选的,所述退卡槽还包括连接所述弧形段和直线段的两直线型连接段。
优选的,所述顶壁的位于卡插入处的一端设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的两端为直线型卡边。
优选的,还包括将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连接为一体的端子料带,所述本体设有用于断开所有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与所述端子料带连接的若干切料槽,所述端子料带部分嵌装于所述本体内。
优选的,所述本体的两侧间隔设有若干凸台,所述侧壁间隔设有若干卡扣孔,所述外壳通过所述卡扣孔扣合固定于所述本体上,所述凸台的靠近所述本体顶面的侧面与所述本体侧面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凸台的靠近所述本体底面的侧面垂直所述本体侧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为NANO SIM卡信号端子,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为TF卡信号端子。
优选的,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的焊接端分布于所述本体的两侧,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的焊接端排布于所述退卡槽的下方。
优选的,每一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均设有与所述本体相卡持的卡固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卡座连接器。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卡座连接器,可支持SIM卡或TF卡的二选一插设;外壳设置折槽,当使用者误操作将SIM卡竖插时,可借助顶针一类的物件通过折槽将SIM卡退出;退卡槽的设置,既方便了检验产品的平整度、端子焊脚吃锡效果,又便于扣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有效防止误操作,提升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卡座连接器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卡座连接器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卡座连接器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卡座连接器部分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卡座连接器部分结构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大为精密组件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大为精密组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68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