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软钢阻尼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65554.9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972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谢韩涛;刘汶津;韩磊;魏士群;路冉洋;周璇;周文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德减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E04B1/98 |
代理公司: | 南京常青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86 | 代理人: | 黄胡生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软钢 阻尼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用耗能减震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软钢阻尼器。
背景技术
建筑结构的消能减震是指在建筑结构中设置适当的消能部件,消能部件可由耗能减震装置及斜撑、墙体、梁或节点等支承构件组成。金属耗能器是一种耗能性能优越、构造简单、制作方便、造价低廉、易于更换的耗能减震装置。它既可以配合隔震支座或隔震系统,作为其中的耗能单元或限位装置,又可以单独用于建筑结构中作为耗能装置,提供附加阻尼和刚度,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软钢阻尼器是结构被动控制中耗能减震装置的一种,在地震或风振时,通过软钢发生塑性屈服滞回变形而耗散输入结构中的能量,从而达到减震的目的。由于软钢阻尼器构造简捷,力学概念明确,技术性能可靠且易实现,是一种便于应用的消能减震装置。
而目前一般的软钢阻尼器只能承受耗能板平面内载荷,若是承受平面外载荷易造成阻尼器面外失稳导致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软钢阻尼器,使阻尼器能够承受平面外载荷,提高产品耗能能力,并保证产品不会失效。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软钢阻尼器,包括阻尼器本体,所述阻尼器本体上设有软钢耗能板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软钢耗能板上下两端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所述软钢耗能板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左端板和右端板,所述左端板和所述右端板分别与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连接,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下连接板之间还设有门式支架,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侧端板进行加固,可使产品遭受平面外载荷时,原剪切耗能板变为弯曲耗能板,提高产品耗能能力,并保证产品不会失效,另外通过门式支架使上下连接板之间增加承受压力的能力,使阻尼器具备压剪的能力。
优选的,所述阻尼器本体上并排设有至少一个软钢耗能板,所述软钢耗能板均设置于所述左端板和所述右端板之间,采用数块软钢耗能板并排设置可以提高产品的抗扭转能力。
优选的,所述软钢耗能板上规则排列若干开缝,所述开缝为横向开缝或纵向开缝,本实用新型软钢耗能板采用冷加工开缝,使其具备耗能能力,耗能板通过开缝处理,以便调整其力学性能,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测算出耗能板的性能,以后生产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进行并串联装配,获得所需要的力学性能参数,可将非标产品做成标准化产品,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研发和实验成本。
优选的,所述软钢耗能板分别与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通过焊接连接,或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的,所述左端板和所述右端板上分别设有均匀排列的通孔,本实用新型左右端板均采用冷加工开洞,使其具备耗能能力。
优选的,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上均开设若干螺栓孔。
优选的,所述门式支架平行于所述软钢耗能板设置,所述门式支架平行于所述软钢耗能板设置,所述门式支架下端固设于所述下连接板上,所述门式支架上端通过一滑移板与所述上连接板连接,通过门式支架和耐压低摩擦系数材料制成的滑移板使上下连接板之间增加承受压力的能力,使本实用新型具备压剪的能力。
优选的,所述软钢耗能板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门式支架。
优选的,所述门式支架上还设有加强筋,增加门式支架的强度。
优选的,所述滑移板由聚四氟乙烯或尼龙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侧端板进行加固,可使产品遭受平面外载荷时,原剪切耗能板变为弯曲耗能板,提高产品耗能能力,并保证产品不会失效;
(2)本实用新型通过门式支架和耐压低摩擦系数材料制成的滑移板使上下连接板之间增加承受压力的能力,使阻尼器具备压剪的能力;
(3)本实用新型软钢耗能板和左右端板均采用冷加工开缝,使其具备耗能能力,耗能板通过开缝处理,以便调整其力学性能,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测算出耗能板的性能,以后生产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进行并串联装配,获得所需要的力学性能参数,可将非标产品做成标准化产品,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研发和实验成本;
(4)本实用新型采用数块软钢耗能板并排设置可以提高产品的抗扭转能力。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软钢阻尼器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软钢阻尼器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软钢阻尼器的左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德减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大德减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55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