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柔性组合式跨江浮桥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64772.0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25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政;陈正刚;王志强;孔令杰;原喜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5/14 | 分类号: | E01D15/14 |
代理公司: | 大连博晟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21236 | 代理人: | 于忠晶 |
地址: | 20013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组合式 浮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组合式跨江浮桥。
背景技术
在跨急流水域桥梁工程施工应用中,水面临时人行浮桥对于保证施工人员的顺利通行及现场施工安全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何保证人员在跨水域通行过程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更大的提高跨水域通行的工作效率,并且解决普通浮筒型浮桥水平抗拉能力差、水位高低差适应性低、维护保养繁琐、急流水域杂物通过性低的缺陷,是临时浮桥设计考虑的重点和难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普通浮筒型浮桥水平抗拉能力差、水位高低差适应性低、维护保养繁琐、急流水域杂物通过性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柔性组合式跨江浮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柔性组合式跨江浮桥,其特征在于:浮桥包括若干标准节段,各标准节段间通过连接装置相互连接,所述标准节段包括浮力装置、通道装置及防护装置;
所述浮力装置包括塑料浮筒及固定框架,塑料浮筒固定框架的下部为用于固定塑料浮筒的长方形腔室,长方形腔室的上方为用于连接通道装置的龙骨框架,龙骨框架垂直于塑料浮筒水平设置;
所述防护装置包括垂直连接于通道装置两侧的防护栏杆及连接于各防护栏杆之间的柔性材料绳。
所述塑料浮筒为2-4排,每排包括前后排列设置的两个塑料浮筒,每个塑料浮筒均被固定框架下部的长方形腔室固定,各排塑料浮筒之间留有60cm的滤渣过孔通道。
所述塑料浮筒的直径为60cm,长度为90cm。
所述固定框架采用边长为40mm,厚度为3mm的等边角钢焊接加工制成。
所述连接装置为长度5-8cm的柔性安全锁扣,连接装置的前后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标准节段的龙骨框架之间。
所述通道装置由长度为25cm,宽度为5cm的跳板或具有同样刚度的材料并列拼接而成。
所述防护栏杆的高度为1.2-1.5m,每个标准节段的两侧分别设置3-6根防护栏杆5。
所述柔性材料绳采用直径为8-10mm的钢丝绳。
所述浮桥的最大可适应高度落差达10m,通道宽度适应范围1.2-1.5m,成桥后平均可提供最大浮力325Kg/m2。
本实用新型具有制作方便、连接牢固、维护简易、可以多次周转使用、水位适应性强等特点,在保证足够安全系数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利于大跨径急流水域人员及小型机具通行运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标准节段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两个标准节段拼接后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图中:1-塑料浮筒、2-固定框架、3-连接装置、4-通道装置、5-防护栏杆、6-柔性材料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柔性组合式跨江浮桥,浮桥包括若干标准节段,可根据现场实际横跨水域的宽度来确定采用的标准节段数量,标准节段可在附近陆域批量加工进行提前准备,标准节段可从单侧或双侧岸堤同时下水进行拼装下放,本实施例中为两个标准节段,各标准节段间通过连接装置3相互连接,所述标准节段包括浮力装置、通道装置4及防护装置;
所述浮力装置包括塑料浮筒1及固定框架2,塑料浮筒1固定框架2的下部为用于固定塑料浮筒1的长方形腔室,长方形腔室的上方为用于连接通道装置4的龙骨框架,龙骨框架垂直于塑料浮筒1水平设置;所述塑料浮筒1为2排,每排包括前后排列设置的两个直径为60cm,长度为90cm的塑料浮筒1,每个塑料浮筒1均被固定框架2下部的长方形腔室固定,各排塑料浮筒1之间留有40cm的滤渣过孔通道;所述固定框架2采用边长为40mm,厚度为3mm的等边角钢焊接加工制成。
所述防护装置包括垂直连接于通道装置两侧的防护栏杆5及连接于各防护栏杆5之间的柔性材料绳6;所述防护栏杆5的高度为1.2m,每个标准节段的两侧分别设置3根防护栏杆5;所述柔性材料绳6采用直径为8mm的钢丝绳。
所述连接装置3为长度5cm的柔性安全锁扣,连接装置3的前后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标准节段的龙骨框架之间。
所述通道装置4由长度为25cm,宽度为5cm的跳板或具有同样刚度的材料并列拼接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47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