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金属嵌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63963.5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53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易毅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B1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19 | 代理人: | 苏培华 |
地址: | 5238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嵌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嵌件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电子产品的飞速发展,手机成为了大众的消费性电子产品,而在手机设计中,镁合金因其密度较小(比铝轻三分之一)、比强度较高(比强度,即抗拉强度与密度之比值比铝合金高)、抗疲劳性能较好、导热性较好、铸造性较好、尺寸较较稳定、减震性能较好、及便于回收重复利用的优良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犹其在金属嵌件结构件中,镁合金也是较理想的选择,其能够与塑胶(例如尼龙PC加纤)能够较好的熔接,以获取所需结构。
然而,在镁合金嵌件与塑胶注塑成型的过程中,需要先将镁合金嵌件安装在特定模具(模面上具有封堵镁合金嵌件表面孔结构的凸起结构)中,然后向模具中填入塑胶,通过注塑成型以在镁合金嵌件封胶面上结合上塑胶材料,然而在注塑成型的过程中,由于镁合金嵌件与塑胶接合的封胶面有时因结构空间限制封胶距离较短,结合在镁合金嵌件侧表面的塑胶会不可避免的溢胶填入镁合金工作面上的孔结构中,而不可避免的增加后续处理步骤。
为了改善上述问题,在实际操作中,操作人员仅能够不断地对镁合金形成有孔结构的工作面进行预处理(抛光磨面等),使其与模具之间更为贴合,以避免溢胶,然而这样做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效果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金属嵌件结构,以适用于注塑成型工艺,避免溢胶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金属嵌件结构,该金属嵌件结构的工作面上形成有孔结构,且该金属嵌件结构的至少部分侧表面为封胶面,其中在该金属嵌件结构的工作面上还形成有厚度不大于0.05mm的防溢凸棱,该防溢凸棱形成在孔结构与封胶面之间。
这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金属嵌件结构,通过在金属嵌件结构的工作面上形成位于孔结构与封胶面之间的防溢凸棱,使得金属嵌件在安装在注塑模具中时,防溢凸棱能够与模具的模面处于过盈配合的状态,这样保证模面与金属嵌件的工作面是严密封死的,在注塑过程中塑胶就不会溢进孔结构中,进而在省时省力的情况下,良好的实现防溢胶的目的。
而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金属嵌件结构,通过将前述防溢凸棱的厚度设置为小于0.05mm,使其能够在注塑工程中,通过外力压制基本压平,进而使得金属嵌件结构表面平滑,不影响后期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金属嵌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金属嵌件结构10,金属嵌件结构10的工作面11上形成有孔结构12,且金属嵌件结构10的至少部分侧表面为封胶面13,其特征在于,金属嵌件结构10的工作面上还形成有厚度不大于0.05mm的防溢凸棱14,防溢凸棱14形成在孔结构12与封胶面13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金属嵌件结构10,为了降低防溢凸棱的制备难度,且便于在注塑过程中将防溢凸棱基本压平,优选情况下,前述防溢凸棱14一体成型于金属嵌件结构10的工作面11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金属嵌件结构10,为了便于更好得实现防溢胶的目的,优选情况下,前述防溢凸棱14的两侧端点与孔结构12的圆心形成的角度大于封胶面13垂直于工作面的两侧与孔结构12的圆心形成的角度。更为优选地,前述防溢凸棱14具有两端延伸至金属嵌件结构10侧边缘的直线结构或者环绕孔结构12形成的环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39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扇矽钢片自动埋入装置
- 下一篇:织带类手把模具改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