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冷却循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63643.X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051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剑清;辛祖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通达电线电缆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9/00 | 分类号: | B21C9/00;C21D1/26;C21D9/52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高端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4346 | 代理人: | 袁媛 |
地址: | 52841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 循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循环装置,属于冷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电线电缆生产中,拉丝(退火)工序是裸电线和绝缘电线电缆生产的一个关键监控工序,是电线电缆生产技术中广为应用的一项基本工艺,其工序的质量对电缆产品的影响极为关键。拉丝油的使用温度与润滑效果是相辅相成、互有影响的,温度过高,则油脂易分解,悬浮在乳液上面,就降低了润滑效果。如果乳液的温度再进一步升高,而未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温度,变形区油膜就可能破裂,导致拉丝油工艺配方中的化学链断裂。这样一来其摩擦系数就必然大大增加,恶性循环下,不仅使产品表面质量下降,而且又会使乳化液温度迅速上升,从而导致废品率上升。现有的冷却循环装置普遍存在冷却降温的不足,使拉丝油温度过高,油脂易分解,悬浮在乳液面,降低了润滑效果,影响电线电缆的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冷却循环装置。
一种冷却循环装置,包括过滤循环池、无纺布回收器、板式换热器、冷却塔、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无纺布回收器的进口与冷却液回收管连通,其出口与过滤循环池的进口连通,过滤循环池的出口与板式换热器的热媒进口连通,板式换热器的热媒出口与冷却液供应管连通,第一循环泵设置在过滤循环池与板式换热器之间,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板式换热器的热媒出口处,板式换热器的冷媒出口与冷却塔的进水口连通,其冷媒进口与冷却塔的出水口连通,第二循环泵设置在板式换热器的冷媒出口号冷却塔的进水口之间,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和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智能控制系统电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冷却循环装置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媒进口处并与智能控制系统电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冷却循环装置还包括冷却风机,冷却风机安装在所述冷却塔的顶部出口处并与智能控制系统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无纺布回收器对拉丝油进行回去并在过滤循环池里进行过滤后经板式换热器与冷却塔的循环水进行热交换冷却后再由冷却器供应管再次供给电线电缆拉丝使用,使拉丝油控制在规定的温度内以供电线电缆生产拉丝使用,冷却降温快,冷却效果良好,同时,采用智能控制系统随时监控拉丝油的供给温度,实现智能化控温。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冷却速度快,智能化控制,能有将应用于电线电缆的拉丝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却循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冷却循环装置包括无纺布回收器1、过滤循环池2、板式换热器3、冷却塔4、第一循环泵5、第二循环泵6、第一温度传感器7、第二温度传感器8、冷却风机9和智能控制系统10,无纺布回收器1的进口与冷却液回收管连通,其出口与过滤循环池2的进口连通,过滤循环池2的出口与板式换热器3的热媒进口连通,板式换热器3的热媒出口与冷却液供应管连通,第一循环泵5设置在过滤循环池2与板式换热器3之间,第一温度传感器7设置在板式换热器3的热媒出口处,板式换热器3的冷媒出口与冷却塔4的进水口连通,其冷媒进口与冷却塔4的出水口连通,第二循环泵6设置在板式换热器3的冷媒出口号冷却塔4的进水口之间,冷却风机安装在冷却塔的顶部出口处,第一循环泵5、第二循环泵6、第一温度传感器7、第一温度传感器8和冷却风机9分别与智能控制系统电连接。
拉丝油从冷却液回收管进入无纺布回收器1进行回收后进行过滤循环池2过滤再经第一循环泵5进行板式换式器3与板式换热器3中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冷却到规定温度后从板式换热器3的热媒出口流出经冷却液供应管供给电线电缆的拉丝程序使用,冷却塔4的冷却水从板式换热器3的冷媒进口进入板式换热器3与拉丝油进行热交换后由板式换式器的冷媒出口出来经第二循环泵6回到冷却塔4,在冷却塔4里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进行冷却。第一温度传感器7和第二温度传感器8可有交地监控拉丝油的冷却水的温度,冷却风机9可有效地加快冷却塔里的水的散热,智能控制系统10用于整个装置的智能化控制。
以上结合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通达电线电缆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通达电线电缆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36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