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灯管及其防触电保险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62991.5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495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陈雄;吴晨俊;吴文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漳州立达信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17/16 | 分类号: | F21V17/16;F21V17/18;F21V23/04;F21V23/06;F21V25/00;F21K9/278;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3999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灯管 及其 触电 保险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管及其防触电保险开关,属于照明装置功能部件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LED双端灯管,灯管两端PIN针线路是直接连通的,在带电安装灯管的时候,只要灯管一端PIN针插入灯座,灯管另一端PIN针便带上电流,如果安装人员手握灯管另一端,存在着触电的风险。因此,现有的LED双端灯管的安全等级还没有达到欧洲IEC中关于防触电的相关规定,无法获得CE认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带电安装过程发生触电的灯管及其防触电保险开关,其克服了背景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灯管防触电保险开关,包括:线盒;
输入端子,设置在该线盒左端部并用于和灯管PIN针电连接;
输出端子,设置在该线盒右端部并用于和灯管驱动电连接;
连接端子,设置在该线盒内可在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往复移动;
控制件,用于驱动该连接端子移动至该开启位置以使该输入端子和该输出端子接通、移动至该关闭位置以使该输入端子和该输出端子断开,该控制件一端沿侧边伸出所述线盒,该控制件上设有公端扣;
限位件设置在该线盒内可上移至释放位置和下移至锁定位置,该限位件一端向上伸出该线盒,该限位件上设有母端扣;
该限位件在锁定位置时,该公端扣和该母端扣配合扣接在一起使该连接端子保持在该开启位置。
一种灯管,包括中空的灯管主体、分别盖住该灯管主体两端开口的二灯头及两个灯管防触电保险开关,二灯管防触电保险开关分别设置在二灯头内;
灯管防触电保险开关包括:线盒;输入端子,设置在该线盒左端部并用于和灯管PIN针电连接;输出端子,设置在该线盒右端部并用于和灯管驱动电连接;连接端子,设置在该线盒内可在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往复移动;控制件,用于驱动该连接端子移动至该开启位置以使该输入端子和该输出端子接通、移动至该关闭位置以使该输入端子和该输出端子断开,该控制件一端沿侧边伸出所述线盒,该控制件上设有公端扣;限位件,设置在该线盒内可上移至释放位置和下移至锁定位置,该限位件一端向上伸出该线盒,该限位件上设有母端扣;该限位件在锁定位置时,该公端扣和该母端扣配合扣接在一起使该连接端子保持在该开启位置;
所述灯头侧壁上设有侧面穿孔,所述控制件一端沿所述侧面穿孔伸出所述线盒,所述灯头端面上设有侧面穿孔,所述限位件一端沿所述端面穿孔伸出所述线盒。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该控制件驱动该连接端子移动至关闭位置时,该输入端子和该输出端子断开,此时安装灯管,灯管一端的PIN针插入灯座并带电,由于输入端子和该输出端子断开,因此,电流无法通过驱动传递到灯管另一端的PIN针,防止安装人员触电,达到安全标准。安装完成后,该控制件驱动该连接端子移动至开启位置,该输入端子和该输出端子接通,灯管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绘示了灯管防触电保险开关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绘示了灯管防触电保险开关的立体示意图。
图3绘示了灯管防触电保险开关的控制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4绘示了灯管防触电保险开关的输入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5绘示了灯管防触电保险开关的输出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6绘示了灯管防触电保险开关的连接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7绘示了灯管防触电保险开关在自然状态下的内部结构图。
图8绘示了灯管防触电保险开关的限位件下移至锁定位置的示意图。
图9绘示了灯管防触电保险开关的公端扣和母端扣连接在一起的示意图。
图10绘示了灯管防触电保险开关在通电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1绘示了灯管防触电保险开关和灯头的分解示意图。
图12绘示了灯管防触电保险开关和灯头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漳州立达信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漳州立达信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29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