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潜泵无修井机检泵电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62726.7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767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庄世贞;羊燕;曹勤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庄世贞;羊燕;曹勤民 |
主分类号: | E21B23/01 | 分类号: | E21B23/01;H01R13/629;H01R13/627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51126 | 代理人: | 王岗 |
地址: | 610051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潜泵无修井机检泵电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井领域,尤其是一种电潜泵无修井机检泵电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浅层油田开发殆尽,钻井深度及油井产出液含水率越来越高,为了少打井,提高单井产量,定向井、水平井成为主要井型。而电潜泵也正好适应下泵深、斜井、大排量的采油发展趋势。随着电潜泵的使用日益增多,电潜泵检泵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现今使用的电潜泵系统中,电潜泵和电缆是固定在油管下端送入井底的,电潜泵悬挂在油管上,大约每隔2年就必须通过逐柱起出油管,将电潜泵和电缆取出维修,再逐柱下入油管将电潜泵和电缆送入井底。
然而,传统电泵检泵时,存在以下不足:需要钻机(修井机),人员约为40人,周期约为7天,成本高。会受钻机,地域,道路,天气的限制,躺井周期7~10天,生产损失大。
对于电潜泵系统来讲,现有系统中存在以下缺点:
承重方式:机组重量全压在湿接头的工作筒上,油管内的液柱压力可能将电潜泵或者工作筒压弯。
补偿方式: 现有系统补偿均是在电潜泵机组上面,机组重量全传递在湿接头的工作筒上。
锁止方式:锁止块外露,起下作业时可能卡在油管上。
锁止方式:现有系统电连接装置上锁止系统复杂,传递路径长,对定位及安装要求极高,控制杆容易失稳,且容易失灵,可能引起事故。
现有系统中没设传感器及取电装置,可能无法探测到井下一些参数,容易引起电潜泵损坏或者井下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在此提供一种电潜泵无修井机检泵电连接装置;具有电连接内筒,所述电连接内筒内部具有流道、电连接插孔,外部具有导向槽;电连接内筒的上端连接上部补偿装置下方依次为锁止及保护装置、下部补偿装置。湿接头系统:工作内筒偏心布置,流道更大,需要钢丝作业时,通道更大。采用螺旋导向,公母湿接头对接更加精准。反扭矩键、槽精确配合,最大限度减小湿接头径向振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电潜泵无修井机检泵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补偿装置、锁止及保护装置、下补偿装置、电连接内筒;从上到下为上部补偿装置、锁止及保护装置、下部补偿装置、电连接内筒;
所述电连接内筒内部具有流道、电连接插孔,外部具有导向槽和反扭矩键;锁止及保护装置包括复位筒和锁止片;所述上补偿装置和下补偿装置通过对应的台阶连接;复位弹簧将复位筒下压,所述锁止片卡在复位筒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潜泵无修井机检泵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感器及取电装置;传感器及取电装置整体位于上补偿装置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补偿方式:此系统设在机组和传感器取电装置的下面,避免了机组重量压在工作内筒上。
补偿方式:此系统是柔性的,且能减震,保护电联接装置不受损坏。
锁止方式:此系统在中心管串的悬挂上面设有锁止装置,能保护机组上窜和运行时整体转动。
锁止方式:此系统在上下补偿部分设有锁止装置,避免电联接装置在起下过程中自由伸缩而卡在套管上,避免电联接装置被地层压力或者在运行时被水力抬起而损坏。
锁止方式:此系统在非工作位置时,锁止块被压在保护筒内,避免了被卡在油管上的事故。
传感器及取电装置:可实时检测到井下压力、泵口流量等井下参数,可达到保护整个系统安全运行的目的,同时可根据井下参数灵活调产,同时可避免或者减少井下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结构内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结构中上补偿装置位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内筒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结构中锁止及保护装置对应示意图。
图6是一种中心管串示意图
图7是图6对应的永久性管柱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7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庄世贞;羊燕;曹勤民,未经庄世贞;羊燕;曹勤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27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短脉冲门控的高速低噪声单光子探测器
- 下一篇:双轨探伤车的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