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跟骨载距突复位维持瞄准导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62027.2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122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汪志中;李新旭;王斌;林烨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志中 |
主分类号: | A61B17/90 | 分类号: | A61B17/90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51 | 代理人: | 张波涛,管莹 |
地址: | 528100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型 骨载距突 复位 维持 瞄准 导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型跟骨载距突复位维持瞄准导向器。
背景技术
跟骨骨折是骨科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如果骨折的愈合不良或畸形愈合,极易导致创伤性骨关节炎的发生。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良好疗效及广阔前景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跟骨解剖非常复杂,在三维上,存在多条关节轴线,表面结构立体、不平,遭受外力破坏后发生骨折的机会较大,该类骨折往往涉及跟骨与其他跗骨的关节面。其中,尤以距下关节后关节面最为重要。在跟骨骨折的治疗中,对于该关节面的准确复位及牢靠内固定是主要的技术问题。载距突,正是位于此关节面内侧的恒定的、坚硬的骨性凸起。在各种类型的跟骨骨折中,该结构的形变及位移一般很少见,从而载距突在跟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中是一个重要的参考结构。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在进行跟骨内固定时,载距突,是理想的螺钉拧入点位,通过在跟骨外侧壁关节面下方预定结构穿刺固定载距突,可给关节面提供稳定的支撑。但是在临床操作中,如果没有足够合适的辅助设备,即使在X线定位下,想要实现经载距突的两侧合理定位穿刺固定是非常困难的。对于操作经验不够丰富的医生而言,该手术的实施是一个临床的难题。特别是,载距突之下有拇长屈肌腱 及神经血管等组织存在,如果穿刺操作不精确、不恰当,就会导致不必要的二次损害,甚至是灾难性的医疗损伤。常规手术中,载距突螺钉的定位仅凭手术医生经验确定,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人为因素的误差,导致载距突螺钉定位不满意,从而影响手术效果,严重时手术失败。改良跟骨外侧“L”型切口是目前跟骨骨折手术入路的主流,本入路可为后关节面整复提供充分的暴露,但是经过这个入路仍难以显露载距突,自跟骨外侧壁钢板螺钉孔向载距突打入螺钉时仍旧需要凭借医生的经验与技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徐险峰等人发明的ZL2014202443989的一种新型简便跟骨载距突瞄准导向器采用了“游标卡尺”式的瞄准定位模式,区别于其它的旋转式定位,在临床中有了一定的应用,但在实际操作中,该导向器存在以下问题:1)克氏针导向行程过短且导向口部分不容易固定;2)导向器支架为长方体形,使用中由于摩擦面不圆滑存在顿挫感导致定位费时费力,且随使用时间的延长其损耗加大。
因此,有必要对上述导向器装置进行改进,使得克氏针的导向动作稳定而顺畅以及减少导向器支架的定位耗时,提升其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改进型跟骨载距突复位维持瞄准导向器,不仅使得克氏针的导向动作稳定而顺畅以及减少导向器支架的定位耗时,提升其使用寿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进型跟骨载距突复位维持瞄准导向器,该跟骨载距突复位维持瞄准导向器主要包括主支架(1)和副支架(2),所述的主支架(1)设有横向定位筒及纵向杆I,其中纵向杆I的外侧上通过粘接固定设置有克氏针(14)的导向装置(4),所述的副支架(2)设有横向定位柱(3)及纵向杆II,所述的副支架(2)的横向定位柱(3)穿过主支架(1)的横向定位筒,所述的副支架(2)的横向定位柱(3)为带有凸肩(5)的实心圆柱状,横向定位柱(3)还设有刻度(15),所述的主支架(1)的横向定位筒设有带有凹槽(9)的通孔(8),所述的横向定位柱(3)穿过通孔(8),横向定位柱(3)上的凸肩(5)与横向定位筒的凹槽(9)相适应,所述的横向定位筒上还设有紧固螺栓用于固定横向定位柱(3)。
进一步的,所述的副支架(2)的纵向杆II的内侧面设有瞄准定位器(6),所述的克氏针(14)的导向装置(4)为中间凹陷两端带有凸台的底座(10),所述的底座(10)上设有PVC材质的加强筋条(11),所述的加强筋条(11)相适应地依附固定于底座(10)的凹陷处,加强筋条(11)上开设有通孔,在通孔内粘接固定有克氏针(14)导向套筒(12),所述的底座(10)上与导向套筒(12)相适应的位置亦开设有通孔,且该通孔尺寸与导向套筒(12)的内径尺寸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的克氏针(14)的直径与导向套筒(12)内径相同,都为0.5-2mm,所述的导向套筒(12)为304医用不锈钢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由于增加了克氏针的导向行程且采用凹陷型的固定底座及加强筋条,使得克氏针的导向动作稳定、顺畅且能准确走针,而采用带凸肩的柱状支架可有效减少支架定位中的顿挫感,节省定位时间并且提高了仪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跟骨载距突复位维持瞄准导向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志中,未经汪志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20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锁骨骨折复位钳
- 下一篇:伸缩可调式手术电刀头保护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