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均匀发光的汽车制动灯照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61938.3 | 申请日: | 2016-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98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姚进;薛祎;顾丹;黄达;赵磊;樊一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10 | 分类号: | F21S8/10;F21V7/04;F21V7/22;F21V13/02;F21V19/00;F21W101/14;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82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均匀 发光 汽车 制动 照明 装置 | ||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620890506.9、申请日为2016年8月16日且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均匀发光的汽车制动灯照明装置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照明灯具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到一种均匀发光的汽车制动灯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阶段,随着汽车的普及和消费人群的增加,各界对汽车造型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尤其在车灯造型上,各种式样的车灯造型的设计结构对光形的影响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以制动灯为例,由于内部反射镜的结构特点,使用普通明红材料制作的内配光镜的灯具在点灯时会形成亮斑或暗区。
目前,各家汽车用灯具生产企业对汽车各个照明灯具的研发是重中之中,产品是否优良、外观是否美观、在保证照明、警示效果的同时能最大程度的展示均匀的点灯效果是研发时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在现有灯具设计时,制动灯内的配光镜材料一般为透明红色的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该材料对红色光源的光通过率为82%,一般不具有散射效果。当光线通过形状不规则的内配光镜时,透过内配光镜后的光线走向比较杂乱(如图8所示),容易形成亮斑或暗区,导致点灯效果不均匀。
现有技术下的制动灯配光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灯泡+反射镜。这种类型的车灯的优点在于灯泡成本相对较低,造价低廉,能满足低档车的需要,但其缺点在于,点灯后灯泡外观可见,影响灯具外观效果。
2.LED+反射镜。是目前所广泛采用的新技术,其优点在于使用了LED灯,其空间结构紧凑,故适用与各种复杂特征的外观造型。但其缺点在于点灯效果呈现分区均匀,单独反射面之间存在明显的暗区。
3.LED+聚光器。结构更为紧凑,但点灯效果呈现明显的颗粒状,相邻LED之间也存在明显的暗区。
除了上述三种技术以外,目前还存在LED+反射镜+透明内配光镜的方案,这种继承了LED+反射镜的结构紧凑优点,但透明内配光镜的增加并不能显著提升点灯效果。
而随着灯具外观的新颖,对于制动灯的点灯效果也越发重视。对于大曲面透过面的制动灯,采用以上几种方式均无法满足连续均匀的点灯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均匀发光的汽车制动灯照明装置,通过在制动灯内的内配光镜表面设置皮纹处理层,产生了良好地散射效果,可有效解决因造型结构、光源等外部因素改变而导致的表面光照不匀,出现亮暗区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均匀发光的汽车制动灯照明装置,包括LED光源和内配光镜,内配光镜的第一表面设在LED光源的光接收方向,在内配光镜的第一表面上设有第一皮纹处理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反射镜设在所述LED光源的光射出方向,光通过反射镜的反射后射向内配光镜的第一皮纹处理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内配光镜的第二表面设有第二皮纹处理层,第二表面设在第一表面的相对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LED光源布置在线路板上,线路板的一侧依次通过反射镜和内配光镜后到达线路板的另一侧,形成一封闭面,LED光源在所述封闭面内,反射镜由两段式弧形曲面组合而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反射镜由若干个单独反射面组合而成,若干个单独反射面组合后呈波浪形,内配光镜为一个弧形曲面,在内配光镜两端与反射镜两端的接口处留有两个开口,LED灯安装在两个开口中的任一开口处。
在一个实施例中,LED光源为多组光源阵列,内配光镜为一个弧形曲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内配光镜的基材包括PC或PMMA材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配光镜的基材为PC材料或PMMA材料,所述基材内设有散射粒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射粒子包括DF22和/或DF23材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散射粒子为白色或红色,内配光镜的基材为透明的PMMA材料或透明的PC材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散射粒子为白色或红色,内配光镜的基材为红色的PMMA材料或红色的PC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19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