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长针阀孔板式电控喷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61091.9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91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范立云;彭文博;刘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M47/02 | 分类号: | F02M47/02;F02M61/10;F02M61/18;F02M6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长针阀孔 板式 喷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电磁控制喷油器,具体地说是高压共轨电磁控制喷油器。
背景技术
高压共轨系统作为柴油机燃油喷射的先进系统,因其将喷射压力产生和喷射过程分开、精确地柔性控制喷油量和喷油正时。使柴油机具有良好的经济性与排放特性,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柴油机领域,技术逐渐趋于成熟。高压共轨系统部件中的电控喷油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高压燃油动态泄漏的缺点,即部分高压燃油进入喷油器后会经由低压油道直接返回低压燃油箱,造成高压燃油的浪费、共轨管燃油压力的下降、功耗的相对增加。另外,电控喷油器的喷油规律对柴油机性能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合理控制在燃烧前期喷入气缸的燃油量,避免气缸内最高燃烧温度过高,针阀需在滞燃期缓慢开启,从而有效地降低柴油机NOX排放和燃油消耗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燃油动态泄漏量小、可以避免滞燃期内喷油量过多的长针阀孔板式电控喷油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长针阀孔板式电控喷油器,其特征是:包括喷油器体、电磁阀组件、电磁阀座、中间块、控制板、限位套、长针阀、针阀限位块、喷嘴,电磁阀组件、电磁阀座、中间块、限位套自上而下安装在喷油器体里,针阀限位套、喷嘴依次设置在喷油器体下方,喷油器体里设置主油道、第一输油道、回油道,第一输油道与主油道相通;
所述电磁阀组件包括电磁阀体、控制阀杆,电磁阀座设置在电磁阀体下方,电磁阀座和电磁阀体之间形成衔铁腔,衔铁腔里设置衔铁,电磁阀体里设置铁芯,铁芯里缠绕线圈,控制阀杆与衔铁固连,控制阀杆的上端位于铁芯里,控制阀杆的下端位于电磁阀座里,控制阀杆的顶部与其上方的铁芯之间设置阀杆复位弹簧,控制阀杆的中部与电磁阀座之间形成控制阀杆上腔;
电磁阀座下方的中间块里设置分别设置低压油道、中间油道、第二输油道,平衡阀杆的下端与电磁阀座以及中间块之间形成连接油道,低压油道连通低压燃油箱,中间油道连通连接油道,第二输油道连通主油道;
限位套里安装控制板,控制板里设置出油量孔,控制板与其外侧的限位套之间形成环形侧面油道,中间块下端面与控制板之间分别形成环形进油量孔和中间孔,长针阀的上端位于限位套里,长针阀的顶部与控制板之间安装控制板复位弹簧,长针阀的下端穿过针阀限位块并伸入喷嘴里,控制板、限位套以及长针阀之间形成控制腔,环形进油量孔连通第二输油道,中间孔分别连通中间油道和出油量孔,控制腔分别连通出油量孔和环形侧面油道,长针阀上分别设置上方凸起和下方凸起,限位套上设置限位凸起,上方凸起与限位凸起之间安装长针阀复位弹簧,下方凸起与针阀限位块配合限制长针阀行程,上方凸起与下方凸起之间的长针阀部分与其外部的喷油器体之间形成低压油腔,低压油腔连通回油道;
喷嘴里设置盛油槽,喷嘴的端部设置喷孔,长针阀与喷孔配合控制喷孔与盛油槽的连通或断开,盛油槽连通第一输油道。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包括:
1、线圈未通电时,控制阀杆被压在中间块上,控制阀杆上腔与连接油道相通,低压油道与中间油道以及连接油道断开,长针阀堵住喷孔;线圈通电后,控制阀杆随衔铁向上运动,控制阀杆上腔与连接油道断开,低压油道与连接油道、中间油道相通,控制腔内的燃油经出油量孔、中间油道、连接油道、进入低压油道,长针阀抬起,喷孔喷油。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本实用新型在控制腔中设计有控制板,控制腔泄油前期控制板关闭中间块上的环形进油量孔,能够有效减少电控喷油器实际工作时产生的动态燃油泄漏量,从而降低燃油损耗、有效提高共轨管中的喷油压力;控制板上出油量孔的设计使得长针阀在燃油滞燃期内缓慢开启,合理控制在滞燃期内喷入气缸的燃油量,避免缸内最高燃烧温度过高,从而降低了柴油机的NOX排放与燃油消耗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磁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控制板部分及周围油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详细地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10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腔共振消声器
- 下一篇:一种可自动调整受力方向的紧线滑车及紧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