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卡托及其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060691.3 | 申请日: | 2017-0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420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 发明(设计)人: | 朱跃龙;朱昭晖;陈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629 | 分类号: | H01R13/629;H01R13/516;H01R12/71 |
| 代理公司: | 苏州慧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39 | 代理人: | 丁秀华 |
| 地址: | 226200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及其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信号传输所用的卡托及其组件。
背景技术
由于电子卡形式存储媒体具有轻薄短小、高存储量、耐震、可多次重复记忆等优异特性,因此被广泛的运用在信息家庭、个人计算机或可携带式数字产品上。电子卡与电子产品连接时,必须通过电子卡连接器作为媒体媒介,以便于计算机主机的读取与存储。
现有技术中的卡连接器结构形态多样,其中一种卡连接器包括有配合使用的卡托,卡托适于容纳在所述卡连接器的收容腔内。卡连接器一般包括绝缘本体、固定在绝缘本体内的端子及盖设在绝缘本体外围的金属外壳,绝缘本体与金属外壳共同界定形成收容腔。存储卡放置在卡托后插入收容腔实现存储卡的装配。通过卡托与卡连接器的固持实现电子卡的位置稳定。通过端子与电子卡上的金手指接触实现数据传输。
现有技术中的卡托一般均为长方形,其中间向内凹陷形成放置电子卡的容纳空间。卡托两侧向内凹陷形成左右对称的卡扣槽,卡扣槽对应与金属外壳上形成的弹性臂弹性卡扣限位,实现卡托与卡连接器的固定。然而在一些形状特意的卡托中,例如卡托插入端不齐平的情况下,任通过现有技术中的此类左右对称设置的卡扣槽配合金属外壳上的弹性臂实现限位时,在插入和拔出卡托的过程中会出现卡托歪斜的情况,从而有可能导致电子卡与端子错位接触的不良情况。
鉴于此,有必要将现有的卡托及与卡托配合的金属外壳结构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插拔歪斜的卡托及其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卡托,插入电子卡连接器内,所述卡托包括用于承载电子卡的主体部及与所述主体部相连的操作部,所述主体部的两侧各形成有锁扣部,于插拔方向上,所述锁扣部前后错位设置,以与电子卡连接器的卡扣部同时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扣部由主体部的两侧分别向内凹陷形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部远离操作部的一端的端缘为非齐平形状,呈台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部包括与插拔方向相垂直的宽度方向上并排设置的左侧部和右侧部,所述左侧部中间向内凹陷形成有卡容纳空间,所述右侧部中间向内凹陷形成有卡容纳槽,所述左侧部的前端缘和右侧部的前端缘于插拔方向上前后错位并且形成台阶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也可提供了一种卡托组件,包括有卡托及供卡托插接的电子卡连接器,所述卡托包括用于承载电子卡的主体部及与所述主体部相连的操作部,所述电子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围设在绝缘本体上的金属外壳,并形成有收容空间,所述卡托可插入该收容空间内,所述金属外壳的两侧各形成有卡扣部,于插拔方向上,所述卡扣部前后错位设置,所述卡扣部用于与所述卡托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部远离操作部的一端的端缘为非齐平形状,呈台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托的主体部两侧向内凹陷形成有对应与所述卡扣部配合卡扣的锁扣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外壳包括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两侧处各向下折弯形成有弹性扣臂,所述弹性扣臂呈固定梁状,弹性扣臂的两端与金属外壳连接固定,弹性扣臂的中间部分向收容空间内凸伸折弯并形成所述卡扣部,所述卡扣部能够以弹性扣臂的两端为支点于金属外壳的宽度方向上弹性位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托插入金属外壳的收容空间时,两侧的卡扣部同时与卡托的左右两侧缘开始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卡托两侧的锁扣部设计成前后错位,即位于不同水平面内,以同时配合金属外壳上的弹性扣臂,以防止卡托插入和拔出的歪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卡托组装入金属外壳内的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金属外壳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述金属外壳的俯视图;
图4是图2所述金属外壳的仰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卡托的立体图;
图6是图5所述卡托的俯视图;
图7是图5所述卡托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06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维动作捕捉仪
- 下一篇:线型ABS传感器的模拟检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