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浮游生物定量快速沉淀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20059678.6 申请日: 2017-01-17
公开(公告)号: CN206420702U 公开(公告)日: 2017-08-18
发明(设计)人: 殷大聪;许继军;桑连海;刘强;常福宣;程卫帅;尹正杰;武海鹏;叶玉适;许珍 申请(专利权)人: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主分类号: G01N1/40 分类号: G01N1/40
代理公司: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42113 代理人: 杨宣仙
地址: 430010 ***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浮游生物 定量 快速 沉淀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浮游生物的定量快速沉淀装置,具体是一种用于水生态环境调查研究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过程中,对采集水样进行静置沉淀,浓缩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的一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环境污染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过量营养盐的大量输入,导致水体的营养盐负荷加剧,富营养化程度加重,导致水体的浮游生物——藻类,大量增殖,最终产生严重的水华问题,严重影响水体的社会服务功能,如太湖的蓝藻水华,巢湖的蓝藻水华,滇池的蓝藻水华,以及三峡库区支流香溪河的水华和汉江中下游的水华问题,都是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结果。研究水华的成因,预测水华暴发的时空分布,都必须从野外采样监测工作入手,分析采集的水样中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与密度。

然而,在进行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计数过程中,通常首先需要对采集的水样中的浮游生物进行沉淀浓缩,再进行显微镜镜检鉴定和计数。目前,在浮游生物沉淀浓缩方面,市场上还没有专门的浮游生物沉淀的成型产品,大多数科研工作者和环境保护工作者都因陋就简,采用试验用的大型分液漏斗或自制的简易分液漏斗,将野外采集的浮游生物水样(大约1-2升)倒入分液漏斗,静置48小时后,利用虹吸技术,用朔料软管将上清液抽出,收集余下的30-50ml左右的沉淀浓缩液作为浮游生物(浮游植物、原生动物和轮虫)定量计数样品。

在沉淀浓缩的过程中,会人为导致诸多的误差,这种操作方法存在以下缺点和不足:1.虹吸过程中,容易对沉淀物产生扰动,特别是在接近分液漏斗的底部的时候,很容易对底部的沉淀物产生扰动,这样就必须对扰动了的液体继续进行48小时的沉淀过程,费工费时;2.虹吸过程中,由于始终需要人员值守虹吸,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下;3.虹吸完上清液后,需要对浓缩液进行体积测量,不仅耗时,而且会增加一定的误差;4.在将样品导入分液漏斗之前,还需要先量代沉淀样品的体积,增加了工作量。

目前已有一些涉及浮游生物沉淀的专利设计,但大都因为其操作繁琐、复杂,市场接受度差而难以付诸于产品生产。如CN ZL201010146349.8公开了一种浮游植物分离器,这种分离器包括一个密封的容器,容器内分为沉淀区和浓缩区,浓缩区的底部设有带阀门的出口,容器内设有一浮体,该浮体下方固定有一带吸孔的吸液头,该吸液头与一长度可调节并与外接管相连接的软管连接,外软管至少有一个阀门,容器设有用于向容器内充气带单向阀的充气装置。该发明专利有如下的不足,1.容器的浮体会拦截一部分浮游植物,给分析带来误差,2.对设备的密封性要求高,稍有漏气就无法实施;3.需要的备件过多,操作起来非常的繁琐,如需要1个充气泵2个密封圈,4.管线布置太多,给操作带来诸多困难,一般野外调查采样都是十几个几十个样品,需要集中处理,利用该设备沉淀就是一件费时费工的工作,有时甚至不得不重新返工,这是制约该专利技术转化为产品的重要原因。

专利CN ZL201120276851.0公开了一种浮游植物沉淀收集装置,由一个三脚支架和一个沉淀器两部分组成,其中沉淀器为一个容积为2.5升的PE瓶,上部为圆柱形沉淀部,沉淀部顶端有加样孔,底部有收集部,收集部地段有一获取沉淀的开口,开口一侧为移出上清液的软管。本专利技术存在以下不足:1.进样口过小,导致进样不方便,液体容易溢漏出来,2.上清液移出不方便,给沉淀带来不便。

专利CN ZL201120168668.9公开了一种浮游生物水样浓缩处理的简便装置,主要是通过纱绢滤网过滤作用富集水体的浮游生物,该专利技术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点和不足,1.纱绢滤网在过滤的过程中,容易被水体的悬浮颗粒和藻类堵塞,使得过滤无法进行;2.设备占地面积大,既有样品罐又有虹吸罐,且两个管子需要有一定的高度落差;3.设备要求有严格的密封效果,操作起来不易,4.设备涉及的部件过多,连接繁琐不易,以上的缺陷和不足制约了本专利技术的转化和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浮游生物定量快速沉淀装置,该装置将多个沉降瓶集中在一起,可以进行批量处理,节约空间,易于规模化生产和推广。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未经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96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