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山茶油油渣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58546.1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916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吴惠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宁县惠骏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3/11 | 分类号: | B01D33/11;B01D33/15;B01D33/35;B01D35/18;C11B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63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茶 油油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山茶油油渣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油茶又叫茶籽树与油棕、油橄榄、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油茶一次种植稳定收获期可达80年。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比被誉为液体黄金的橄榄油还高出7个百分点维生素E的含量也比橄榄油高出一倍营养价值高,是联合国粮农组织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植物油。油茶加工时需要把油渣分离出来才能得到纯净的山茶油。申请号为201520257023.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油渣分离装置,它包括分离池,在该分离池的顶部连接有进水管,在分离池的侧部连接有进料口,在分离池内部设置有水平位置高于进料口的过滤网,在分离池侧部设置有水平位置高于该过滤网的出液管;在分离池的底部设置有排料管,该分离池还配合有搅拌装置。上述专利存在分离速度慢,效果差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山茶油油渣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山茶油油渣分离装置,包括底板、外筒,所述底板下面设置有移动轮,所述底板上面设置有所述外筒,所述外筒外壁上设置有控制器,所述外筒内部设置有内筒,所述内筒下面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内筒壁上设置有滤油孔,所述内筒内部设置有过滤芯,所述内筒底部设置有出油管,所述外筒上方设置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上设置有加热器。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轮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底板下面,所述移动轮为万向轮。
进一步的,所述外筒焊接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外筒内壁上喷涂有纳米涂层。
进一步的,所述内筒通过螺钉与所述外筒连接在一起,所述伺服电机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内筒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滤油孔成型在所述内筒壁上,所述滤油孔向外向下倾斜一定的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芯嵌套在所述内筒里面,所述过滤芯外壁与所述内筒内壁之间的间隙为5mm。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芯包括外部的外滤网、中间的主轴和内滤网,所述外滤网为金属筛网,所述内滤网焊接在所述主轴和所述外滤网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外滤网呈圆筒状,所述外滤网上蜂窝状成型有孔径为0.1mm的筛孔。
进一步的,所述主轴的底部与所述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内滤网成花瓣状焊接在所述主轴和所述外滤网之间,所述内滤网的孔径为1-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快速的对山茶油的油渣进行分离,提纯效率高,质量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山茶油油渣分离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山茶油油渣分离装置的过滤芯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伺服电机;2、移动轮;3、控制器;4、外筒;5、滤油孔;6、进油管;7、加热器;8、过滤芯;9、内筒;10、内滤网;11、主轴;12、外滤网;13、出油管;14、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山茶油油渣分离装置,包括底板14、外筒4,底板14下面设置有移动轮2,移动轮2用来方便移动位置,底板14上面设置有外筒4,外筒4外壁上设置有控制器3,控制器3用来控制伺服电机1的转速和加热器7的加热功率,外筒4内部设置有内筒9,内筒9下面设置有伺服电机1,内筒9壁上设置有滤油孔5,内筒9内部设置有过滤芯8,过滤芯8用来过滤油渣,内筒9底部设置有出油管13,外筒4上方设置有进油管6,进油管6上设置有加热器7,加热器7用来加热油液,降低粘性使之更容易分离。
上述结构中,进油管6连接榨油机,通过控制器3启动伺服电机1和加热器7,带有油渣的茶油被加热器7加热以后进入高度旋转的过滤芯8内部,油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滤油孔5后进入外通内,最后从出油管13流出,油渣被外滤网12和内滤网10阻隔残留在过滤芯8内,实现油液与油渣的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宁县惠骏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广宁县惠骏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85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