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沼渣自排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58492.9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22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嘉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惠果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34 | 分类号: | C12M1/34;C12M1/1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417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排污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沼渣自排系统。
背景技术
沼气燃烧发电是随着大型沼气池建设和沼气综合利用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项沼气利用技术,它将有机物在沼气池内经过厌氧发酵处理后产生的沼气用于发动机上,并装有综合发电装置,以产生电能和热能。沼气发电具有创效、节能、安全和环保等特点,是一种分布广泛且价廉的分布式能源。
在沼气池内物料发酵过程中,沼气池内沼液会出现大量沼渣,影响产气率。现有的沼渣的清除方式是通过在池底布设排渣管道经污泥泵抽出池外的,但是在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下,如何将原本需要依靠电力设施完成的单元尽可能替换成无需电力的自动运转的设施已成为发展的趋势。
因此,现有的沼渣清除方式存在资源消耗大、结构复杂、检修困难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沼渣清除方式存在资源消耗大、结构复杂、检修困难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沼渣自排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沼渣自排系统,其中:包括池体、沼渣存放池、连接管、控制阀、第一位置传感器、第二位置传感器、吸污罩和排渣口;
所述池体底面四个角的位置等高、两条对角线相交叉的中心位置低,池体底面是以中心位置为锥尖的倒圆锥形面,所述排渣口设在池体底面的中心位置处;
所述排渣口通过连接管与所述沼渣存放池连通;
所述控制阀设在连接管上,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均设在池体侧壁下部,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设在第一位置传感器上方,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与控制阀之间电气连接;
所述吸污罩装在排渣口上。
进一步,所述池体底面四个角的位置等高、两条对角线相交叉的中心位置低,池体底面是由四个从相邻角之间的边向中心倾斜的等腰三角形倾斜平面构成,所述排渣口设在池体底面的中心位置处。
进一步,所述连接管为PE材质,所述连接管直径为200mm。
进一步,所述池体深度不小于6m。
本实用新型中池体底面的倾斜设置以及排渣口位置的设置,有利于池体内部沼渣的清除;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可对池体底部沼渣的厚度进行检测,并对控制阀进行控制,确定是否进行排渣工作;沼渣自排系统是根据地形环境设计的,其运转是通过池内的水力停留时间的水压对底部沼渣形成的压力实现的,减小了能源的消耗。
与背景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耗小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池体底面为倾斜平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沼渣自排系统,其中:包括池体1、沼渣存放池2、连接管3、控制阀4、第一位置传感器5、第二位置传感器6、吸污罩7和排渣口8;
所述池体1底面四个角的位置等高、两条对角线相交叉的中心位置低,池体1底面是以中心位置为锥尖的倒圆锥形面,所述排渣口8设在池体1底面的中心位置处;
所述排渣口8通过连接管3与所述沼渣存放池2连通;
所述控制阀4设在连接管3上,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5和第二位置传感器6均设在池体侧壁下部,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6设在第一位置传感器5上方,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5和第二位置传感器6与控制阀4之间电气连接;
所述吸污罩7装在排渣口8上。
进一步,所述连接管3为PE材质,所述连接管3直径为200mm。
进一步,所述池体1深度不小于6m。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沼渣自排系统,其中:包括池体1、沼渣存放池2、连接管3、控制阀4、第一位置传感器5、第二位置传感器6、吸污罩7和排渣口8;
所述池体1底面四个角的位置等高、两条对角线相交叉的中心位置低,池体1底面是由四个从相邻角之间的边向中心倾斜的等腰三角形倾斜平面构成,所述排渣口8设在池体1底面的中心位置处;
所述排渣口8通过连接管3与所述沼渣存放池2连通;
所述控制阀4设在连接管3上,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5和第二位置传感器6均设在池体侧壁下部,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6设在第一位置传感器5上方,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5和第二位置传感器6与控制阀4之间电气连接;
所述吸污罩7装在排渣口8上。
进一步,所述连接管3为PE材质,所述连接管3直径为2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惠果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惠果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84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