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辊式膜渣分离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058171.9 | 申请日: | 2017-0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497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 发明(设计)人: | 李绪;荆双伟;吴雪梅;张富贵;李国昌;张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2C4/02 | 分类号: | B02C4/02;B02C4/32;B02C23/20 |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52100 | 代理人: | 程新敏 |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辊式膜渣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双辊式膜渣分离器。
背景技术
现代农业种植种,一般都会科学的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优点是可以盖上土壤和地面的温度及水分状况,起到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和肥料利用率,改善光照条件,减轻杂草和病虫危害等作用,然在后期收膜过程中,避免在膜中会带有大量杂物,如植物杆茎、碎石和硬土块等,若不对上述杂物进行分离,很难对膜进行处理,而且还污染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辊式膜渣分离器,以克服现有收回地膜后含有大量杂物而又不好分离的技术缺陷。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双辊式膜渣分离器,包括分离腔,在分离腔左侧设置风机,在分离腔右侧设置碎膜流通道,该碎膜收纳筐与碎膜流通道连通,在分离腔正下方设置杂物出料口,在分离腔正上方设置物料中转箱,该物料中转箱的出料口与分离腔的进料口对应,在物料中转箱内设置对辊结构。
前述的一种双辊式膜渣分离器中,在物料中转箱一侧设置物料输送带实现将物料输送到物料中转箱内,在物料输送带设置限料辊。
前述的一种双辊式膜渣分离器中,该对辊结构位于物料中转箱中部,该对辊结构包括辊一和辊二,在辊一和辊二上均布尖状破碎条且彼此之间形成通道二,其中对辊结构的辊一与物料中转箱的左侧形成通道一,在通道一处的物料中转箱上设置拨料板,该辊一转动方向与通道一的物料流通方向相反,使用时,物料首先都从通道一处流通,拨料板控制流量,当有尺寸较大的碎膜或杂物时,由于辊一上尖状破碎条转动方向与物料相反,会将尺寸较大的碎膜或杂物卡主并带动起流入辊一和辊二之间的通道二中,并在辊一和辊二的破碎作用下,再次流入分离腔中。
前述的一种双辊式膜渣分离器中,辊二一侧的物料中转箱上设置退让弹簧,该退让弹簧与辊二上的转动轴连接,通过控制退让弹簧实现调整通道二的宽度尺寸。
前述的一种双辊式膜渣分离器中,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低于碎膜流通道,该风机的出风口与水平面形成夹角使得风机出风向与碎膜流通道对应,风机的出风口的设置有三个作用,一是风机垂直方向的分阻力与物料重力形成合力一,由于杂物和碎膜各自重力和所受分阻力不同,则下落速度不一样,二是风机水平方向的分阻力与合力一的作用下实现杂物和碎膜走不同的路径,三是风机还能将少部分附在杂物上的碎膜吹离,实现彼此脱离的目的。
前述的一种双辊式膜渣分离器中,所述夹角大小为5-30度。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破碎原理实现碎膜和杂物彼此脱离,在利用各自重力与阻力差的不同,实现碎膜和杂物分离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双辊式膜渣分离方法,该方法采用将含有碎膜和杂物的物料自由落下,并在物料下坠的通道上设置风机,利用物料中两种物体重力与阻力差的不同,在风机作用实现将碎膜从杂物中分离的目的。
其中在物料下坠的通道上设置对辊结构,该对辊结构对贴附有碎膜的大状杂物进行破碎以达到碎膜与杂物彼此分离的目的,同时该对辊结构也能对尺寸较大的碎膜进行更小尺寸的破碎,防止物料在下落过程中由于碎膜尺寸过大使得碎膜与杂物一起坠落,进一度实现碎膜与杂物彼此分离,利用彼此独立的碎膜和杂物在自由下落过程中加入阻力,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根据上述方法所需的一种双辊式膜渣分离器,如附图所示,包括分离腔1,在分离腔1左侧设置风机2,在分离腔1右侧设置碎膜流通道3,该碎膜收纳筐13与碎膜流通道3连通,在分离腔1正下方设置杂物出料口4,在分离腔1正上方设置物料中转箱5,该物料中转箱5的出料口与分离腔1的进料口对应,在物料中转箱5内设置对辊结构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81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下置搅拌装置的反应釜
- 下一篇:一种生产石墨烯的远红外反应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