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机面壳堵孔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58066.5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364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军;郭荣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誉鑫塑胶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7 | 分类号: | B29C45/17;B29C45/38;B29C45/76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4251 | 代理人: | 范亮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机 面壳堵孔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壳体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手机面壳堵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子产品。 现在市面上的手机趋向于使用大屏幕的触摸屏设计,这种手机的面壳在生产过 程中对于屏幕的保护设置较低,在手机的使用过程中,人们最直接接触到的部 件就是手机的壳体,特别是面壳,然而,现在智能手机面壳都带五金件,产品注塑后变形很大,五金件上有很多螺丝孔,出货前都要对产品进行检测堵孔,锣正面水口,整形等工序,然而目前通常的做法均是采用操作工人携带便携式设备进行手工处理,不仅加工精度难以得到保证,而且严重影响生产效率,缺陷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手机面壳进行自动化检测堵孔、锣正面水口和整形加工的手机面壳堵孔处理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机面壳堵孔处理装置,包括机架、活动装设于机架的移动底板及用于驱动移动底板左右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板装设有堵孔检测工位和整形工位,所述机架设置有锣刀组件及整形组件,当移动底板移动至机架的极右端位置时,锣刀组件及整形组件分别位于堵孔检测工位和整形工位的正上方;所述堵孔检测工位包括第一治具、用于承载第一治具的翻转板以及用于驱动翻转板进行翻转的第二驱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移动底板设置有两个竖立支撑板,所述翻转板的两端均设置有翻转轴,该翻转轴与竖立支撑板枢接。
优选的,所述的手机面壳堵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固定于其中一个竖立支撑板的电机。
优选的,所述锣刀组件包括固定于机架的第一支架、固定于第一支架的第一升降气缸及与第一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的第一吸盘,该第一吸盘的下部装设有马达及固定于马达主轴的锣刀。
优选的,所述整形组件包括固定于机架的第二支架、固定于第二支架的第二升降气缸及与第二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的整形上压板和第二吸盘。
优选的,所述整形工位包括固定于移动底板的整形底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机面壳堵孔处理装置,实际应用中,整形工位上放置有上一工作循环结束时存放的收集面壳,当移动底板移动至机架的极左端位置时,手机面壳被运送至堵孔检测工位,由第一驱动机构将移动底板推移至机架的极右端位置,随后锣刀组件及整形组件同步开始动作,第一升降气缸和第二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同步向下移动,以便于锣刀和整形上压板分别对位于两个工位上的手机面壳进行锣水口和整形加工,随后由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将两个工位上的手机面壳进行吸持,第一升降气缸和第二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同步向上移动;之后移动底板在第一驱动机构的作用下移动至机架的极左端位置,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闭气,经过整形完成的手机面壳落下并掉入位于第二支架下方的收集箱、运输带或拉线上;经过锣水口和堵孔检测的机面壳向下落入所述整形组件上,重复上述动作,从而实现了对手机面壳进行自动化检测堵孔、锣正面水口和整形加工的功能,大大简化了手机面壳在检测堵孔、锣正面水口和整形工序上的设备投入成本,本实用新型手机面壳堵孔处理装置能够不间断的自动完成上述三个工序,大大降低了生产线的人工数量,生产效率和加工质量明显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手机面壳堵孔处理装置,包括机架1、活动装设于机架1的移动底板2及用于驱动移动底板2左右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3,所述移动底板2装设有堵孔检测工位11和整形工位12,所述机架1设置有锣刀45组件4及整形组件5,当移动底板2移动至机架1的极右端位置时,锣刀45组件4及整形组件5分别位于堵孔检测工位11和整形工位12的正上方;所述堵孔检测工位11包括第一治具6、用于承载第一治具6的翻转板7以及用于驱动翻转板7进行翻转的第二驱动机构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誉鑫塑胶模具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誉鑫塑胶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80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碱性液流电池
- 下一篇:再循环电池材料中锂的再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