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前悬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056660.0 | 申请日: | 2017-0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04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 发明(设计)人: | 赵岑;王仕伟;陈志刚;侯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G7/00 | 分类号: | B60G7/00;B62D7/18 |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2201 | 代理人: | 李泉宏 |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悬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悬架系统领域。
背景技术
前悬架系统属于支撑、连接、导向机构,分别与车身、车轮、动力总成连接,控制车轮运动轨迹,将力和力矩传递到车身。
传统汽车前悬架系统多采用双横臂结构和麦弗逊结构,双横臂悬架具有较高的运动学设计自由度,通过合理地布置可以获得比麦弗逊悬架更优异的悬架运动特性,高端车型通常采用成本相对较高的双横臂悬架结构。
如图4所示,现有技术中,双横臂前悬架由上控制臂总成、下控制臂总成、转向节总成、滑柱总成组成。其中,上控制臂总成1通过螺母与传统转向节总成10连接;下控制臂总成4通过螺母与转向节总成10连接;滑柱总成6上端通过橡胶衬套与车身连接,滑柱总成6下端直接与下控制臂总成4连接。上述连接方式,适用于所有传统驱动形式的车辆。但对于基于轮毂电机技术的新型驱动形式而言,由于增加了轮毂电机,轮边布置趋于紧凑,传统的滑柱总成6与下控制臂总成4连接方式难以满足布置空间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双横臂前悬架难以满足新型驱动技术对于空间布置的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悬架系统,主要包括:上控制臂总成1、下控制臂总成4、转向节总成2和滑柱总成6,上控制臂总成1与转向节总成2通过锥面配合,使用螺栓螺母连接;滑柱总成6上端通过橡胶衬套与车身连接,滑柱总成6与球头支座总成5通过滑柱总成连接螺母8和滑柱总成连接螺栓9固定连接在一起,下控制臂总成4通过螺母与转向节总成2连接。
所述球头支座总成5主要由球头支座和球头销组成,球头销的球头安装于球头支座中,球头销与球头支座总成固定螺母7将转向节总成2夹紧固定。
球头支座总成球心点布置在主销轴线3上,保证车轮在跳动转向时,车轮可以平顺的绕着主销轴线3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前悬架系统充分释放轮边空间,用于轮毂电机布置,同时提高了滑柱总成杠杆比。
2、球头支座总成球心点布置在主销轴线3上,保证车轮在跳动转向时,车轮可以平顺的绕着主销轴线3转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前悬架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滑柱总成与转向节总成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滑柱总成与球头支座连接位置局部剖视图;
图4为传统双横臂前悬架系统示意图。
其中:1、上控制臂总成 2、转向节总成 3、主销轴线 4、下控制臂总成 5、球头支座总成 6、滑柱总成 7、球头支座总成固定螺母 8、滑柱总成连接螺母 9、滑柱总成连接螺栓 10、传统转向节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汽车前悬架系统,主要由上控制臂总成1、下控制臂总成4、转向节总成2和滑柱总成6组成,上控制臂总成1与转向节总成2通过锥面配合,使用螺栓螺母连接;滑柱总成6上端通过橡胶衬套与车身连接,滑柱总成6与球头支座总成5通过滑柱总成连接螺母8和滑柱总成连接螺栓9固定连接在一起,下控制臂总成4通过螺母与转向节总成2连接。
所述球头支座总成5主要由球头支座和球头销组成,球头销的球头安装于球头支座中,球头销与球头支座总成固定螺母7将转向节总成2夹紧固定。
球头支座总成球心点布置在主销轴线3上,保证车轮在跳动转向时,车轮可以平顺的绕着主销轴线3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66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显示机架测试状态的装置
- 下一篇:故障的分类方法和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