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耳鼻喉科喷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56125.5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809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杜春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春慧 |
主分类号: | A61M11/00 | 分类号: | A61M11/00;A61M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22 山东省淄博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耳鼻喉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械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耳鼻喉科喷护装置。
背景技术
耳鼻咽喉科原名“五官科”,后经历卫生部改革之后正式命名为“耳鼻咽喉科”耳鼻咽喉科疾病的分类主要从耳朵、鼻子、咽喉这几个部位常发生的一些疾病来分。常见的耳鼻咽喉科疾病主要有:耳部疾病:中耳炎、耳鸣、外耳炎、耳聋、鼓膜穿孔、鼓膜修补、听力障碍;鼻部疾病:急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过敏鼻炎、鼻部整形;咽喉疾病:喉炎、咽喉炎、急性咽喉炎、慢性咽炎、腺样体肥大、扁桃体炎、鼾症(打呼噜)声带息肉、声带息肉、急性咽炎以上为耳鼻咽喉科疾病分类中比较常见的病症,除这些之外,耳鼻咽喉科还有慢性中耳炎、鼻中隔偏曲等等。
而对于有些病症需要将药液直接作用至病患处,通过药液雾化对病患处进行喷护,现有的喷护装置大多在对药液进行雾化喷护过程中没有对加压时的空气进行处理,但是有的药液与空气直接接触后会因空气中的微粒尘埃和微生物细菌接触产生药性的变化,这样的药液雾化后对病患处的护理效果会大大降低,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其它病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鼻喉科喷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耳鼻喉科喷护装置,包括储药罐,所述储药罐的上端螺纹连接有罐盖,所述罐盖的上端中部贯通安装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消毒透气棉层和第一单向阀,所述罐盖的上侧设有弹性气囊,且通气管的上部贯穿弹性气囊的下端,所述弹性气囊的上端中部贯通安装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滤尘网层和第二单向阀,所述储药罐的内部设有空心无菌橡胶球,所述储药罐的底端中部表面设有排液槽,所述储药罐的内部下端连通安装有三通管道的上端口,且三通管道的下端口与排液槽连通,所述三通管道的下端口内部螺纹连接有排液塞,所述三通管道的右端口连接有软管的一端,所述软管的另一端设有喷雾头,所述喷雾头的侧壁均匀设有喷雾孔。
优选的,所述储药罐的侧壁设有透明条形窗。
优选的,所述罐盖的侧表面设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罐盖与通气管的接触处上下两侧均设有隔气垫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进气管、第二单向阀和滤尘网结构的配合设置,可使对进入弹性气囊内的空气进行初步过滤以及防止其倒流,通过弹性气囊、通气管、消毒透气棉层和第一单向阀结构的配合设置,可对储药罐内的空气加压以及对其进行简单的消毒处理,通过三通管道、软管、喷雾头和喷雾孔结构的配合设置可使药液雾化处理对伤患处进行护理并软管可适用耳鼻喉不同部位的病患处,通过三通管道、排液槽和排液塞结构的配合设置可对储药罐中剩余药液清理,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进入储药罐与药液直接接触的空气进行简单的过滤盒消毒处理,减少了空气中粉尘微粒和微生物细菌对药液的污染,确保了药液对病患处的护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储药罐、2罐盖、3通气管、4消毒透气棉层、5第一单向阀、6弹性气囊、7进气管、8滤尘网层、9第二单向阀、10空心无菌橡胶球、11排液槽、12三通管道、13排液塞、14软管、15喷雾头、16喷雾孔、17透明条形窗、18防滑纹、19隔气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春慧,未经杜春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61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手部输液的固定板
- 下一篇:一种用于治疗哮喘的多重雾化喷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