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抗浮措施的地下连续墙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56035.6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031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杜一鸣;张晶磊;卫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2 | 分类号: | E02D29/02;E02D31/12;E02D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抗浮 措施 地下 连续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岩土工程中的围护结构,尤其是一种参与主体结构的抗浮地下连续墙。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市建设中深基坑工程特别是轨道交通车站主体基坑大量涌现,受周围环境和施工场地的限制,为了使对邻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等影响较小,地下连续墙逐渐取代传统的施工方法成为深基础施工的有效手段。受地下水位的影响,地下结构工程的抗浮问题非常重要。目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基坑往往采用复合式地下连续墙结构围护形式,设计中经常使用地下连续墙代替抗拔桩作为永久的抗浮措施,减少了工程造价。
在目前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中绝大部分线网穿越市中心区域,区域内道路狭窄,道路下方管道仅能设置与车站顶板上方。通常利用地下连续墙在车站顶板上方另外设置压顶梁已保证车站的整体抗浮安全,然而这一措施减少了地下管线通过车站的竖向距离。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不影响地下管线通过的带抗浮措施的地下连续墙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抗浮措施的地下连续墙结构,该地下连续墙在凿除顶部至顶板顶面同高的同时也可起到抗浮措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抗浮措施的地下连续墙结构,包括地下连续墙、后浇压顶梁,所述地下连续墙顶部设置后浇压顶梁,在后浇压顶梁下方内侧预埋预制塑料形成用于地下车站抗浮的预留梯形凹槽,所述后浇压顶梁(3)的顶标高与主体结构顶板的顶标高齐平,所述后浇压顶梁分别与主体结构顶板及地下连续墙固定连接。
较佳的,在上述的带抗浮措施的地下连续墙结构中,所述地下连续墙在设置所述后浇压顶梁处由下至上设有需要凿除的地下连续墙凿除部分以及围护结构顶圈梁。
较佳的,在上述的带抗浮措施的地下连续墙结构中,所述后浇压顶梁的外侧面与所述地下连续墙的外侧面齐平。
较佳的,在上述的带抗浮措施的地下连续墙结构中,所述地下连续墙凿除部分(2)凿除时保留地下连续墙加强钢筋及地下连续墙外侧主筋。
较佳的,在上述的带抗浮措施的地下连续墙结构中,所述主体结构顶板上设置反“牛腿”支撑,且反“牛腿”支撑搁置于所述凹槽处。
较佳的,在上述的带抗浮措施的地下连续墙结构中,保留的所述地下连续墙加强钢筋及地下连续墙外侧主筋弯折并浇注于后浇压顶梁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不同于常规的地下连续墙结合后浇压顶梁的设置方式,采用预埋高分子预制塑料形式预留梯形凹槽解决了地下车站抗浮要求。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地下连续墙保证整体受力及稳定性的同时把压顶梁设置于顶板标高处,保证了地下管线的通行,抬高了车站的设置,减少了基坑深度,可大大减少工程投资及施工周期。后期的车站主体结构顶板处设置反“牛腿”支撑搁置于凹槽处起到抗浮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带抗浮措施的地下连续墙结构的结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带抗浮措施的地下连续墙结构的配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带抗浮措施的地下连续墙结构施工完成后示意图。
图中:围护结构顶圈梁1;地下连续墙凿除部分2;后浇压顶梁3;主体结构顶板4;主体结构侧墙5;地下连续墙6;高分子预制塑料7;地下连续墙加强钢筋8;地下连续墙外侧主筋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抗浮措施的地下连续墙结构,包括地下连续墙6、后浇压顶梁3,所述地下连续墙6顶部设置所述后浇压顶梁3,在后浇压顶梁3下方预埋高分子预制塑料7形成用于地下车站抗浮的预留梯形凹槽,后期车站主体结构顶板4浇筑时利用该凹槽形成反“牛腿”,反“牛腿”搁置于凹槽处起到抗浮作用,所述后浇压顶梁3的顶标高与主体结构顶板4的顶标高齐平,所述后浇压顶梁3分别与主体结构顶板及地下连续墙6 固定连接。如上结构的地下连续墙6在除保证受力及稳定性的同时,通过在后浇压顶梁3下方预埋高分子预制塑料7形成用于搁置主体结构顶板的反“牛腿”预留梯形凹槽,在顶部凿除后也可保证抗浮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所述后浇压顶梁3的顶标高与主体结构顶板4的顶标高齐平,保证了地下管线的通行,抬高了车站的设置,减少了基坑深度,可大大减少工程投资及施工周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60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