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毛细结构及具有该毛细结构之环路热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55319.3 | 申请日: | 2017-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935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蔡柏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01 | 代理人: | 巴晓艳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具有 环路 热管 | ||
【技术领域】
一种毛细结构及具有该毛细结构之环路热管,尤指一种透过改变毛细结构中作为蒸气通道使用沟槽的结构,藉以提升汽液循环效率的毛细结构及具有该毛细结构之环路热管。
【背景技术】
现行电子设备随着效能提高,其中作为处理讯号及运算的电子元件相对的也较以前的电子元件产生较高的热量,最常被使用的一般散热元件包含热管、散热器、均温板等元件,并透过直接与会发热之电子元件接触后进一步增加散热效能,防止电子元件温度过高而烧毁等情事。
更进一步亦有设置具有强制散热效果的风扇对该散热元件进行解热,风扇确实具有提升散热之效能,但在有限的空间里并非皆可设置风扇,故空间问题亦为一需要考量之重点之一。
另该项业者提供一种以热管汽液循环概念用一蒸发腔体结合一冷凝装置并两者间由一管体进行连接进而组成一环路模组的环路热管结构,其优点自行提供一具有较佳蒸发冷凝循环效果的散热装置,该蒸发腔体里设置有可供工作液体回流储存的毛细结构,并该毛细结构设置有供蒸气流动的复数沟槽,蒸发腔体主要至少一面与发热源接触传导热量,并该蒸发腔体的毛细结构中的工作液体受热蒸发后,由该沟槽向外流动并透过连接该蒸发腔体与冷凝装置之管体向冷凝装置流动扩散,最后经过冷凝装置冷凝呈液态后回流至该蒸发腔体继续循环。
一般蒸发腔体主要透过开设有沟槽的毛细结构吸附液态之工作流体,沟槽呈开放之一侧与该蒸发腔体之壁面相接触,热传途径是由壁面透过与壁面接触的部分毛细结构而传导入毛细结构,使得毛细结构温度上升到达工作流体相变化温度后,使工作流体在沟槽表面蒸发。此时气态之工作流体经过沟槽导引导出蒸发腔体而进入蒸汽通道,至此完成工作流体吸热蒸发的相变化阶段。然而已知的沟槽设计其截面均为正方形或者是长方形,如此造成了毛细结构与蒸发腔体的接触面积减少,不利于热传导至毛细结构,因此产生较大的热阻。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为解决上述已知技术之缺点,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提供一种可增加毛细结构与壁面的接触面积,并且减少热传导热阻的毛细结构。
本实用新型在一目的,提供一种可增加毛细结构与壁面的接触面积,并且减少热传导热阻的环路热管。
为达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毛细结构,包含:一本体;
所述本体具有复数沟槽,该沟槽设置于该本体外缘并沿该本体轴向延伸所构形,该沟槽具有一开放侧及一封闭侧,所述开放侧宽度小于该封闭侧宽度。
为达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路热管,包含:一蒸发腔体、一毛细结构、一冷凝管体、一工作流体;
所述蒸发腔体具有一出口及一入口,该出、入口分设于蒸发腔体两端。
所述毛细结构设置于前述蒸发腔体内,该毛细结构,包含:一本体;
所述本体具有复数沟槽,该沟槽设置于该本体外周缘并沿该本体轴向延伸所构形,该沟槽具有一开放侧及一封闭侧,所述开放侧宽度小于该封闭侧宽度。
所述冷凝管体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所过第一、二端分别连接该蒸发腔体之出口及入口。
所述工作流体填充于前述蒸发腔体内。
本实用新型主要透过改善毛细结构之蒸气通道(沟槽),增加毛细结构与壁面的接触面积,并且减少热传导热阻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毛细结构之第一实施例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毛细结构之第一实施例本体截面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毛细结构之第一实施例本体截面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毛细结构之第一实施例本体截面图;
图3C为本实用新型毛细结构之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环路热管之第一实施例之立体组合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环路热管之第一实施例之组合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环路热管之作动示意图。
主要符号说明:
毛细结构1蒸气空腔213
本体11 冷凝管体22
沟槽111第一端221
开放侧1111 第二端222
封闭侧1112 散热鳍片223
蒸发腔体21 工作流体23
出口211液态之工作流体231
入口212汽态之工作流体232
发热源3。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3A、3B、3C,为本实用新型毛细结构之第一实施例立体图本体截面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毛细结构1,包含:一本体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53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板式换热器增效节能装置
- 下一篇:一种锅炉排放热水热能吸收利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