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磁共振成像用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55204.4 | 申请日: | 2017-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773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姜金萍;檀丽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金萍 |
主分类号: | A61B5/055 | 分类号: | A61B5/05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3000 山东省德州***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共振 成像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共振成像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磁共振,也称磁共振成像、自旋成像、核磁共振成像,是继CT后医学影像学的又一重大进步。自80年代应用以来,它以极快的速度得到发展。其基本原理是将人体置于特殊的磁场中,当被测对象置于磁场中后,其体内的氢原子可被极化。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核按特定频率发出射电信号,并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被体外的接收器收录,经电子计算机处理后获得图像。
MRI提供的信息量不但大于医学影像学中的其他许多成像术,而且不同于已有的成像术,因此,它对疾病的诊断具有很大的潜在优越性。由于其可以直接作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和各种斜面的体层图像;且无电离辐射,对机体没有不良影响,因而在医学领域越来越多地被使用。
主磁体是磁共振成像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用于产生一个均匀的磁场,目前市面上常用的主磁体多为超导磁体,其产生的磁场强度为1 .5T或3 .0T。梯度线圈是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另一重要部件,梯度线圈组由三组梯度线圈组成,用来产生在空间呈线性分布的梯度磁场。通过脉冲序列,可实现对梯度磁场幅度的时序控制。由此可引起成像区域内核子的进动频率随其空间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实现对成像物体中核子信号的空间编码。
申请日2016.02.25,申请号201620140322.0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磁体组件,其包括主磁体、梯度线圈,所述主磁体设有沿轴向延伸的收容腔,所述梯度线圈安装于主磁体的收容腔中,所述梯度线圈与主磁体之间形成环状的间隙,所述间隙的下部设置有阻尼层,所述磁体组件还包括用于固定梯度线圈的径向固定组件, 所述径向固定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与第二端, 所述径向固定组件的第一端抵靠于梯度线圈上, 所述径向固定组件的第二端抵靠于主磁体, 且所述径向固定组件的长度沿径向可调。
上述专利存在以下不足:一、可以通过径向固定组件减缓主磁体与梯度线圈之间的径向震动,主磁体与梯度线圈之间的轴向震动不能有效缓解;二、需要在所述主磁体上额外开设收容腔,操作复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磁共振成像用固定装置,可以快捷安装,可以缓冲主磁体径向方向上的振动,还可以调节缓冲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磁共振成像用固定装置,用以连接主磁体和梯度线圈,包括:连接臂、固定盘;
所述连接臂包括下底板、对称设置在一对下底板长度方向两端上方的减震腔,所述减震腔为空心矩形体,所述减震腔与所述下底板长度方向对应的两端设有通孔,每只减震腔的一对通孔之间还可滑动的插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位于所述减震腔内的部分固定有挡头,所述螺纹杆位于所述减震腔内的部分还绕接有第一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压缩弹簧位于所述挡头靠近所述下底板的一侧,所述螺纹杆靠近所述下底板的端部螺接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与所述减震腔之间还设有第二压缩弹簧;
所述固定盘设有一对并与所述螺纹杆一一对应,所述固定盘包括设在所述螺纹杆远离所述下底板一侧的纵杆、设在所述纵杆下端的由窄渐宽的固定锥盘、紧贴在所述固定锥盘内侧壁的软质吸盘、紧贴在所述软质吸盘内侧壁的夹紧锥体,所述夹紧锥体与所述纵杆下端通过固定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软质吸盘下沿低于所述固定锥盘下沿。
进一步的,所述夹紧锥体下沿与所述固定锥盘下沿平齐。
得益于上述改进结构,按压所述固定盘时,所述软质吸盘内的气体被挤压出进而形成接近真空的低气压,完成固定。所述固定螺栓将所述夹紧锥体、软质吸盘、固定锥盘之间夹紧,保证密封性。
再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螺栓为内六角螺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安装快捷:
安装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将本实用新型的一对固定盘分别吸附固定在所述主磁体和梯度线圈上;
步骤2:重复步骤1,在所述主磁体、梯度线圈的两端面分别周向均布至少三只本实用新型,完成所述主磁体以及梯度线圈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可以缓冲所述主磁体的径向振动:
当所述主磁体和梯度线圈之间产生径向振动时,可以通过第一压缩弹簧和第二压缩弹簧吸收。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可以旋转所述调节螺母进而调节其位置,改变所述第一压缩弹簧和第二压缩弹簧的压缩量,调整本实用新型在所述主磁体径向方向上的震动缓冲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金萍,未经姜金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52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波浪能发电装置
- 下一篇:利用空气的水下压力的发电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