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红外夜视功能的全景镜头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54977.0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13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恩泽;赖文杰;胡志发;成茵;余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易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13/06;G02B13/14;F21V33/00;F21V14/02 |
代理公司: | 四川雅图律师事务所51225 | 代理人: | 黄玲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益州大***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红外 功能 全景 镜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学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领域,尤其属于一种光学镜头组合的设计与制造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红外夜视功能的全景镜头。
背景技术
全景镜头具有720度的全景视角,通常通过多镜头设置实现,现有的双鱼眼全景镜头是全景镜头的一种结构。全景镜头在实现夜视功能时采用红外夜视装置,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在适当位置设置补充照明光源,照明光源的设置应尽量回避与镜头的直视以避免产生拍摄图像局部过曝导致图像画质变差、以及炫光产生等缺陷。另外,全景镜头红外光源直射一端镜头时会造成红外补光,镜头自身遮挡达不到全景覆盖的要求。
为了与全景镜头匹配且更便于镜头的使用、安装设置,通常将照明光源与镜头合并固定为一体结构,将照明光源固定在镜头组件上,但按照传统的环绕式镜头红外灯源设置,由于全景镜头一般都采用比较大视角的鱼眼镜头,在与全景镜头合并设计时,因相互位置靠近,其产生局部过曝、炫光等现象更为突出,影响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公开了一种具有红外夜视功能的全景镜头。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将照明光源与全景镜头合并固定为一体结构,并能够有效解决照明光源对全景镜头获取图像的直接干涉,避免局部过曝、炫光等现象的具有红外夜视功能的全景镜头。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具有红外夜视功能的全景镜头,包括对称设置在同一轴线上的两组镜头,其特征在于:在两镜头的视觉盲区设置有红外照明光源。
所述两镜头设置于红外照明光源照明区域的最大边缘外。
所述红外照明光源设置于连接两镜头的轴线中心上方。
所述镜头优选鱼眼镜头。
所述红外照明光源设置于前端开口的圆筒中,红外照明光源在圆筒中沿圆筒轴向可调节。
本实用新型有益性:本实用新型通过添加红外光源解决了现有全景相机无法在弱光、无光环境下使用的问题;利用一体式的方案设计,有效优化了全景相机红外成像质量;能够满足红外镜头与红外光源匹配适应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内嵌入结构,并可通过调节红外照明光源的位置实现照明覆盖区域的调节,避免了常规镜头、特别是鱼眼全景今天可能产生的局部过曝、炫光等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全景镜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照明光源与圆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全景镜头内部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全景镜头光路示意图。
图中,1是镜头外壳,2是镜头,3是圆筒,4是红外照明光源,5是光路,A是光照区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的描述,本实施例只用于对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实用新型的内容作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也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结合图1至图4。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以双鱼眼镜头组件组合结构为例说明。
本实用新型具有红外夜视功能的全景镜头包括对称设置在同一轴线上的两组镜头2,在两镜头2的视觉盲区设置有红外照明光源4。
两镜头2设置于红外照明光源4照明区域的最大边缘外。
红外照明光源4设置于连接两镜头2的轴线中心上方。
红外照明光源4设置于前端开口的圆筒3中,红外照明光源4在圆筒3中沿圆筒3轴向可调节。
如图1和图2所示,图1是本例全景镜头结构示意图;图2是照明光源与圆筒结构示意图。图1中,双鱼眼镜头2对称设置在外壳1两侧,在外壳1顶部设置有圆筒3,圆筒3开口向外,圆筒3内设置有红外照明光源4,红外照明光源4在圆筒3内壳沿圆筒3轴向上下移动调节,如图所示,两侧鱼眼镜头2可实现全景成像,红外照明光源4位于镜头2的视觉盲区,不直接对镜头2的成像产生光干涉,同时还可以通过调节圆筒3内红外照明光源4的上下位置改变照明区域的角度,实现尽可能适当的照明区域。
图3是本例全景镜头内部结构局部示意图。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例的一种具体结构,图3将外壳1部分摘除,可见双鱼眼镜头2与红外照明光源4的一种设置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易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易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49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间距的三棱镜夹具
- 下一篇:红外短波的大视场鱼眼光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