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恒流泵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54504.0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977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沈永顺;沈兰兰;范世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青浦沪西仪器厂 |
主分类号: | F04B43/12 | 分类号: | F04B43/12;F04B5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70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恒流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泵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恒流泵。
背景技术
恒流泵是一种用于推动液体使之流过一端软管的泵,它是利用一端具有一定回弹力的软管,在管外施加一个向前行进的压力而在胶管上不断的运送液体。目前国内外各种压轮挤压式恒流泵,是利用滚轮按照一定运动方向挤压弹性软管腔体,由于腔体变形产生容积的变化,将流体排出,当腔体恢复原状时形成负压再吸入泵外的流体。这种恒流泵对弹性软管的直径和壁厚要求很高,管厚的变化,导致弹性软管所受压力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泵送液体压强的变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新型恒流泵。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恒流泵,具有泵体,其特征在于,泵体上安装有触摸屏控制面板,泵体的侧部安装有进液控制器,所述的进液控制器包括活动部件、固定部件和滚轮组,滚轮组设于活动部件的下侧,进液的管子穿过活动部件和滚轮组之间并且绕在滚轮组的上侧,滚轮组的中心具有带动其转动的传动轴。
在固定部件内设置有一个轮子,活动部件上设有压杆,压杆的下端与轮子连接,轮子置于一个固定的空间内并且只能在所述固定的空间内转动,压杆与轮子的连接处靠近轮子的边缘位置。
所述滚轮组具有两个并行设置的转盘,转盘与转盘之间设有3个圆柱形的滚轮,传动轴与所述转盘连接。
优选地,所述3个滚轮排列成等腰三角形,在滚轮与进液管接触时开始挤 压进液管,滚轮转至最上端时将进液管挤压成封闭状态。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通过滚轮的挤压就可实现均匀和连续的进液,进液均匀稳定,每次进液量都很一致,可广泛用在核酸蛋白检测仪等检测仪器当中。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核恒流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进液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
图4为滚轮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实施例。
结合图1-图4所示,一种新型恒流泵,具有泵体1,泵体1上安装有触摸屏控制面板2,触摸屏控制面板2上开关、以及各种调节按钮,例如调节进液量、电机转速等。
泵体1的一侧设有进液控制器3,进液控制器3包括活动部件18、固定部件19和滚轮组22,滚轮组22设于活动部件的下侧,进液的管子穿过活动部件18和滚轮组22之间并且绕在滚轮组22的上侧,滚轮组22的中心具有带动其转动的传动轴23。滚轮组22具有两个并行设置的转盘222,转盘与转盘之间设有3个圆柱形的滚轮221,滚轮22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转盘222上,传动轴23与所述转盘连接。
在固定部件内设置有一个轮子21,活动部件18上设有压杆17,压杆17的下端与轮子21连接,轮子21置于一个固定的空间内并且只能在所述固定的空间内转动,压杆17与轮子21的连接处靠近轮子的边缘位置(即压杆不与轮子的中心连接)。
进液时,按下压杆17,使活动部件18下压与固定部件19抵接,活动部件18与固定部件19之间的空隙变小,并且,在最上端A1的滚轮221处,滚轮221与上侧的活动部件18紧密贴合,使进液管在最上端的滚轮处被封堵住,试样液体无法流动。在传动轴带动下,滚轮组发生转动,最上端A1的滚轮与进液管和活动部件脱离,而A2处的滚轮挤压着进液管不断转动,此时能够顺畅进液,当继续转动至A2处的滚轮到达最上端时,进液管被封闭。继续转动,A3滚轮挤压着进液管不断转动,使液体试样进入样品池,直至A3滚轮达到最上端位置。再继续转动,重复上述过程,在滚轮221挤压着进液管转动时,达到了进液的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青浦沪西仪器厂,未经上海青浦沪西仪器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45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