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良型可排气负压引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54310.0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927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秀;霍晓鹏;仇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40 | 代理人: | 杨文录 |
地址: | 10073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良 排气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良型可排气负压引流器。
背景技术
在临床工作中,为减轻胃肠道手术、肠梗阻及急性胰腺炎患者腹胀的不适感,或避免患者误吸等,一般需要留置胃管连接负压引流器进行胃液和气体的引流。一次性负压引流器装置往往很快会被患者胃内的气体充满,需要护理人员及时将负压引流装置种的气体排出,保证患者持续负压引流,护理人员通常直接将引流器挤压至最小,引流的气体直接排入大气中,造成空气污染,病室内的人员均会吸入污染的空气,导致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分析原因在于负压引流器设计主要满足液体的引流,而未考虑对气体的引流;其次,反复多次倾倒负压引流器装置中的液体和气体,不仅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同时也造成引流器中压力的变化,影响了患者治疗的效果。
在现有技术专利文献中涉及的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包括引流囊和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一端与引流囊连接,引流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引流接头;该引流接头的外形为圆台形,且圆台形的较大一端与引流管连接;圆台形引流接头的外壁上设有围绕外壁、且相互平行的多个环形凸棱;该引流接头内贯穿有通孔作为引流通道。所述引流囊上连接有吊耳,该吊耳上装有别针;所述引流管为橡胶管;所述引流接头可拆卸地与引流管连接;引流接头与引流管的连接段的外形是圆台形,且圆台形的较小的一端插入引流管,圆台形的连接段的外壁上设有围绕外壁、且相互平行的多个环形凸棱。
由上述技术可知,负压引流器包括:引流囊1、引流管2、引流接头3、凸棱4、吊耳5、别针6、排液盖7、波浪形状的壁8(如图1所示)。此技术方案解决了病人卧床期间使用胃肠减压,当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固定不可靠,特别是翻身时会由于重力作用使一次性负压引流器滑落床下,牵拉胃管导致滑脱的问题;也解决了病人在下床活动期间,一次性负压引流器需要有病人或家属拿着,这给病人及家属造成不方便,还有用塑料袋或棉线系于病人上衣纽扣上,这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不美观的问题;且该专利中用别针解决移动不方便的问题,但没有提到负压引流器用于引流气体,其改进的负压引流器与该“改良性可排气负压引流器”结构有所不同。
其中还有一篇专利文献中的“改良型负压引流器,包括波纹管式引流瓶,引流瓶底板设置排液口,排液口上装盖子,所述盖子旋盖在排液口上,盖子的底板呈外周漏空的形式,且底板上设置赛入排液口的密封塞,密封塞的长度小于盖子的高度。使用时,通过旋松盖子,使密封塞脱出排液口,液体从盖子外周的漏空部位流出。
由上述技术可知,改良型负压引流器包括波纹管式引流瓶21,引流瓶底部设置排液口22,排液口上装盖子23,排液口的密封塞24(如图2所示)。此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可方便地将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可方便地将引流瓶中的引流液排放出来,方便计量。但该实用新型专利没有提到负压引流器用于引流气体,其改进的负压引流器与本申请文件中“改良型可排气负压引流器”结构和应用完全不同。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良型可排气负压引流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改良型可排气负压引流器,包括:包括引流装置和引流袋;
所述引流装置包括引流囊、引流管和排气管,所述引流囊为中空囊状物,所述引流囊与引流管一端相连,所述排气管一端连接引流囊,另一端连接引流袋,所述引流袋为中空袋装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优点:
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易操作、携带方便、其实用性、可靠性比较强;
引流袋上设有排气孔,方便气体排出;
引流袋上设有刻度,可以准确记录引流气体的量;
排气管中设定三通,更好的保证负压引流器内的压力;
便携式白色网装布袋美观大方,方便观察,可重复利用;
减少病室气体污染,避免交叉感染;
大大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负压引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提供的改良型负压引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改良型可排气负压引流器结构示意图;
图4是软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3所示,为改良型可排气负压引流器结构,包括:引流装置和引流袋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43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