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溅水的自行车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54005.1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906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王之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之才 |
主分类号: | B60C11/03 | 分类号: | B60C11/03;B60C1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洪***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溅水 自行车 轮胎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自行车轮胎,尤其涉及一种防溅水的自行车轮胎。
背景技术
总所周知,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的轮胎是其重要配件之一。而在有水的道路上行驶时,自行车经过时会将水溅到轮胎两侧,既影响了行车路上的路人,又因为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自身重量较轻,遇到有水的路段时更容易打滑,而影响自行车使用者的行车安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溅水的自行车轮胎,该轮胎结构简单,不会向轮胎的两侧溅水,在积水路段上不容易打滑,更加平稳、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溅水的自行车轮胎,包括轮胎本体,轮胎本体与路面接触的中间部分设有凹槽,凹槽两侧设有凸起的轮胎纹,所述轮胎纹上设有均布在轮胎纹上的导水槽,所述导水槽一侧与凹槽连通,前述凹槽左侧的导水槽为左导水槽,该凹槽右侧的导水槽为右导水槽,所述左导水槽与右导水槽相对于凹槽对称布置,且左导水槽、右导水槽与凹槽之间形成锐角夹角。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水槽与凹槽的深度相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左导水槽与凹槽夹角的角度为30—6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水槽的宽度为0.4—1cm,相邻的导水槽之间的间距为0.4—1c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自行车的前轮与后轮上的导水槽与凹槽的夹角开口方向相同,前轮上的夹角开口方向朝向驾驶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轮胎上设置导水槽和凹槽,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路上的水或泥浆则由导水槽中挤入凹槽中,使水或泥浆不向驾驶者或路人溅射;将水或泥浆导入凹槽中,则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力更大,不容易打滑;将轮胎纹上的夹角开口方向朝向驾驶者,则水或泥浆在挤入凹槽中时,使挤入凹槽的水或泥浆呈向前运动的状态,更不容易将水或泥浆带到驾驶者的鞋上或裤子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轮胎本体,2.凹槽,3.轮胎纹,4.左导水槽,5.右导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防溅水的自行车轮胎,包括轮胎本体1,轮胎本体1与路面接触的中间部分设有凹槽2,凹槽2两侧设有凸起的轮胎纹3,所述轮胎纹3上设有均布在轮胎纹3上的导水槽,所述导水槽一侧与凹槽2连通,前述凹槽2左侧的导水槽为左导水槽4,该凹槽2右侧的导水槽为右导水槽5,所述左导水槽4与右导水槽5相对于凹槽2对称布置,且左导水槽4、右导水槽5与凹槽2之间形成锐角夹角。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水槽与凹槽2的深度相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左导水槽4与凹槽2夹角的角度为 30—60°。本实施例中的夹角为45°。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水槽的宽度为0.4—1cm,相邻的导水槽之间的间距为0.4—1c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自行车的前轮与后轮上的导水槽与凹槽2的夹角开口方向相同,前轮上的夹角开口方向朝向驾驶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之才,未经王之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40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素描用笔磨铅画具
- 下一篇:一种用于外置胎压检测器的防护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