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调速及可变换除尘角度的节能型织机中段除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53810.2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839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陆德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万达利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35/32 | 分类号: | D04B35/3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携众至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06 | 代理人: | 成义生,石玉忠 |
地址: | 22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速 变换 除尘 角度 节能型 织机 中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用圆筒织机的除尘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大幅降低除尘成本,节能效果显著的可调速及可变换除尘角度的节能型织机中段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纺织行业中使用着各种类型的织机,其在织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纱毛,且纺织原料表面附着的纱毛也会在织造过程中散落,不断产生的纱毛如不及时清理,将会堆积在机器的针槽、输纱器、纱嘴等许多部位及布料表面而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行,并造成加工布料的次点增多,而且也会污染织机及周围环境,并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影响。对于机台表面及纺织原料表面的除尘,现有织机普遍采用多台风扇除尘方式,即在一个旋转的环形框架上的不同位置间隔地装设有多台风扇,当环形框架旋转时,每台风扇只在特定的圆周内做二维旋转。这种二维旋转的除尘方式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由于这类装置的除尘风扇多达6~8台,不仅占用了机台上方的大量空间,显得杂乱无章,且运行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噪音,并消耗了较多的电能。且由于不可能布设更多的风扇,而形成一些除尘死角,影响了除尘效果和产品质量。除多台风扇除尘方式外,人们还采用了喷气除尘方式,即通过喷气管将压缩空气喷向除尘部位来除尘,但由于喷气除尘需采用功率大于风扇数倍乃至数十倍的压缩机供气,其所消耗的电能远大于风扇除尘,导致生产成本高昂。另一方面,现有的风扇除尘方式中,风扇通常设于输纱器上方,使得输纱器下部及纱嘴等部位形成风扇吹不到的死角,因而极大影响了除尘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进行变频调速,并可连续变换除尘角度,使得在横向和纵向平面内进行全方位立体除尘,因而可有效提高除尘效率,并具有显著节能效果的可调速及可变换除尘角度的节能型织机中段除尘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速及可变换除尘角度的节能型织机中段除尘装置,该装置包括设置在织机机台中央的立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立柱的上端设有旋转驱动机构,该旋转驱动机构与控制机构相连接,在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一侧连接有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的第一除尘风扇,该第一除尘风扇在绕所述立柱沿圆周方向旋转的同时,以固定的角度和可调节的转速向与之相对的织机中段机台方向吹风,在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另一侧连接有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的第二除尘风扇,该第二除尘风扇在绕所述立柱沿圆周方向旋转的同时,在纵向平面内通过连续变换角度和可调节的转速向织机中段机台的不同部位吹风。
在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上设有第一喷气管和第二喷气管,该第一喷气管和第二喷气管对称连接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下部,第一喷气管和第二喷气管的前端延伸至织机中段的除尘部位,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喷气管和第二喷气管连通的第一进气通道、第二进气通道、第一出气通道及第二出气通道,该第一喷气管和第二喷气管分别与所述的第一出气通道及第二出气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则通过气管与气体压缩机相连。
旋转驱动机构包括主电机、第一齿轮组、轴套、旋转体、第二齿轮组、偏心轮及电刷,其中,所述主电机固定在所述旋转体上部的轴套上,所述第一齿轮组分别与主电机轴及所述旋转体相连接,所述轴套固定于立柱上,所述旋转体转动连接在轴套外部,在该轴套上设有所述的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在所述旋转体上设有所述的第一出气通道和第二出气通道,在所述轴套与旋转体之间设有容纳气体的环形气腔,在所述旋转体底部设有第二齿轮组,该第二齿轮组分别与旋转体及偏心轮相连接,所述偏心轮偏心连接于第二齿轮组上,所述电刷装在旋转体内。
旋转体包括筒体、上轴承及下轴承,所述筒体由第一筒体、第二筒体、第三筒体、第四筒体对合连接而成,所述上轴承设置在第一筒体内上端,并由上端盖固定,所述下轴承设置在第四筒体内,并由下端盖固定,所述的环形气腔形成于第二筒体、第三筒体与轴套之间,在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上分别设有所述的第一出气通道和第二出气通道,该第一出气通道和第二出气通道沿径向设置在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的筒壁上,其与所述环形气腔连通并延伸到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的外表面。
在所述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之间、第二筒体与第三筒体之间及第三筒体与第四筒体之间设有O形密封圈,对其结合部位进行密封,在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及轴套之间、在第二筒体与第三筒体及轴套之间及第三筒体与第四筒体及轴套之间分别设有密封垫,对所述各构件的结合部位进行密封。
所述密封垫由耐磨、耐高温、耐腐蚀、自润滑的铁氟龙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万达利针织机械有限公司,未经盐城万达利针织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38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自由裁剪的闪光纬编针织布
- 下一篇:一种自动平板毛毯编织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