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继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53602.2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793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余佳;陈金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瑞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18 | 分类号: | H01H50/18;H01H50/4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00 | 代理人: | 吉前正 |
地址: | 32402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继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光伏/风能发电系统、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充电桩等电动充电配套设备、医疗器械等领域。
现有的陶瓷密封直流继电器一般包括两个静触点和上端设有动触片的推动杆,两个静触点和动触片位于由陶瓷件、底板、以及设置在底板上的屏蔽件等其他部件围绕形成的密封腔体内,推动杆下方外围设有线圈,线圈通电后,产生电磁感应,吸合动触片,推动杆向上运动,从而接通主电源,而线圈断电后,推动杆则向下运动,断开主电源。在断电后,推动杆向下运动直接落在屏蔽件上,屏蔽件的尺寸波动直接影响静触点和动触片之间的间距,若屏蔽件的尺寸波动大,静触点和动触片之间间距不稳定,极易引起电弧重燃,使得直流继电器的通断性能不稳定,容易减少产品的使用寿命;此外,现有直流继电器中的线圈在密封腔体之外,这种密封方式除了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之外,还容易造成产品性能不好,容易发生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通断性能稳定、产品使用寿命长的新型的继电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的继电器,包括静触点和推动杆,推动杆上端设有动触片,推动杆下端外围固定设有动铁芯,动铁芯位于线圈骨架内腔中,线圈骨架外周设有线圈,线圈骨架内腔中设有向内凸出的凸台,动铁芯上端设有向外凸出的凸肩,动铁芯通过凸肩架设在线圈骨架的凸台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的,线圈骨架上方设有底板,底板上设有第一屏蔽件和第二屏蔽件,第二屏蔽件插接在第一屏蔽件上方,第二屏蔽件和第一屏蔽件围绕形成空腔,推动杆从动铁芯中依次贯穿底板、第一屏蔽件并伸入空腔。
在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的,第二屏蔽件中心设有垫圈,垫圈上表面设有向上凸出的隔离台,隔离台将垫圈分成内台阶和外台阶,内台阶和外台阶分别用于设置第一超程弹簧和第二超程弹簧,垫圈、第一超程弹簧和第二超程弹簧均套装在推动杆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的,继电器还包括U型壳体、连接圈和陶瓷件,U型壳体位于线圈、线圈骨架、第一屏蔽件和第二屏蔽件的外围,连接圈固定连接在U型壳体上,陶瓷件固定连接在连接圈上方,静触点下端贯穿陶瓷件并伸入空腔内,U型壳体、连接圈、陶瓷件和静触点围绕形成密封腔体。
在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的,陶瓷件上设有通向密封腔体的排气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实用新型继电器中,线圈骨架内腔中设有向内凸出的凸台,动铁芯上端设有向外凸出的凸肩,动铁芯通过凸肩架设在线圈骨架的凸台上,继电器在断电后,推动杆下落,动铁芯的凸肩落到线圈骨架的凸台上,从而改变了现有技术中推动杆向下运动落在屏蔽件上的结构,排除了屏蔽件的尺寸波动对静触点和动触片之间间距的影响,进而避免动触片引起电弧重燃,从而改进了产品的通断性能,增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设置在底板上的第二屏蔽件和第一屏蔽件围绕形成空腔,保证了灭弧空间,提高了继电器灭弧的能力,提高了产品的寿命。
本实用新型继电器结构简单、紧凑,采用的垫圈具有隔离台,该隔离台将垫圈分成内台阶和外台阶,而内台阶和外台阶分别用于设置第一超程弹簧和第二超程弹簧,这种结构的垫圈保证了第一超程弹簧和第二超程弹簧不发生位置偏移;此外,内台阶上设置的第一超程弹簧在继电器通电后增加了继电器的接触压力,减少了接触电阻,增加了继电器的通电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中,U型壳体、连接圈、陶瓷件和静触点围绕形成密封腔体,使线圈在密封腔体内,增加了动铁芯处的电磁吸力,保证了继电器的动作性能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及附图标记做简单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静触点、2-推动杆、3-动触片、4-动铁芯、41-凸肩、5-线圈骨架、51-凸台、6-线圈、7-底板、8-第一屏蔽件、9-第二屏蔽件、10-垫圈、101-内台阶、102-外台阶、11-隔离台、12-第一超程弹簧、13-第二超程弹簧、14-U型壳体、15-连接圈、16-陶瓷件、17-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瑞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瑞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36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合智能锅炉综合燃烧优化方法
- 下一篇:一种风力机模拟实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