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深水下交通廊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53216.3 | 申请日: | 2017-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27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余义华;章荣发;邓东生;高洪远;郭靖;尹振强;李江;钟保蒙;刘东;曾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63 | 分类号: | E02D29/063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地址: | 43001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深水 交通 廊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深水下交通廊道结构。
背景技术
三峡工程蓄水后,重庆涪陵的白鹤梁题刻长年淹没于10-40m水下。2001年2月,确定对白鹤梁题刻采用原址水下保护方案,即在题刻上兴建一座保护罩,将文物题刻与外界环境隔离,进而实现保护目的。白鹤梁保护工程由地面陈列馆、水下保护体及交通廊道三部分组成。交通廊道分为坡形交通廊道和水平交通廊道两部分。坡形交通廊道基础布置在已建的长江堤防碾压堆石体斜坡上,水平交通廊道布置在河床上,每条廊道长度约140m,共两条。白鹤梁保护工程水下交通廊道是连接地面陈列馆和水下保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适用性直接影响到水下保护体的正常使用。
交通廊道为带状结构,正截面外轮廓尺寸5.0×5.8m(宽×高),正截面内空净尺寸3.4×4.2m(宽×高),侧墙、顶板、底板厚度均为0.8m,顶板在两端起拱,内拱半径0.9m。底板内侧腋角为300×300mm;坡形交通廊道底部两侧设墙趾,外挑净宽0.7m,厚0.8m,形成全封闭式带状水下结构。坡形交通廊道每11.0m设变形缝一道,中间不设施工缝;水平交通廊道每20m设变形缝一道,中间设不设施工缝;坡形交通廊道与水平交通廊道的连接处按结构形式平顺过渡,端部加强配筋,坡形交通廊道端部下设混凝土基础或振墩,不设接头。
目前,比较常规的交通廊道结构一般位于地面以上,起连接交通的作用,主要承受结构自重、地震作用、正常使用活荷载及风荷载、雪荷载等活荷载。白鹤梁水下交通廊道狭长,受力复杂,在10~40m变动深水中长期运行,廊道结构除承受结构自重外,还承受内外水土压力、水库风浪力、浮力、淤积泥沙作用于外侧的压力及意外撞击力、地震作用、温度应力、混凝土收缩应力等。然而,现还没有水下建筑的保护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深水环境、复杂的受力条件下所采用的深水下交通廊道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深水下交通廊道结构,包括水平交通廊道结构和坡形交通廊道结构;所述水平交通廊道结构基础布置在河床上,一端与坡形交通廊道结构相接,另一端与水下保护体相接;所述坡形交通廊道结构基础布置在堤防的斜坡上,由桩基础支撑,一端与水平交通廊道结构相接,另一端与地面馆连接;所述水平交通廊道结构和坡形交通廊道结构的主体结构正截面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制成的箱形截面。
按上述方案,所述箱形截面,包括廊道侧墙、廊道底板和廊道顶板;所述廊道侧墙内表面左侧设置有混凝土回填步梯;所述廊道侧墙内表面右侧设置有给排水管沟;所述给排水管沟的上方设置有管沟盖板;所述混凝土回填步梯和排水管沟中间设置有电梯机坑;所述混凝土回填步梯、电梯机坑和给排水管沟位于廊道底板上。
按上述方案,所述水平交通廊道结构包括:基岩面、混凝土垫层、箱形截面、浆砌块石、砂碎石和石料;所述混凝土垫层位于基岩面上;所述箱形截面位于混凝土垫层的中间位置上;所述浆砌块石位于混凝土垫层上并对称布置于箱形截面的两侧,且两侧浆砌块石均由水平部位和斜坡部位组成;所述砂碎石位于浆砌块石和石料之间,并对称布置于箱形截面的两侧;所述石料由水平部位和斜坡部位组成,所述防锚块石镶嵌于石料的水平部位并对称布置于箱形截面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砌块石斜坡部位的坡度为1∶2;所述石料斜坡部位的坡度为1∶2。
按上述方案,所述坡形交通廊道结构包括:基岩面、砂碎石补偿垫层、箱形截面、砂碎石、块石、浆砌碎石垫层和预制混凝土块;所述砂碎石补偿垫层位于基岩面上并由水平部位和斜坡部位组成,所述斜坡部位下有碾压堆石体;所述箱形截面位于砂碎石补偿垫层的中间位置上;所述砂碎石位于砂碎石补偿垫层上并对称布置于箱形截面的两侧,且两侧砂碎石均由水平部位、上斜坡部位和下斜坡部位组成,所述下斜坡部位下有碾压堆石体;所述预制混凝土块由上水平部位、下水平部位和斜坡部位组成,所述上水平部位位于砂碎石水平部位上,所述下水平部位位于碎石垫层上,所述斜坡部位和砂碎石上斜坡部位之间浇筑有浆砌块石;所述碎石垫层下有碾压堆石体。
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混凝土块斜坡部位的坡度为1∶2;所述砂碎石补偿垫层斜坡部位的坡度为1∶2;所述砂碎石下斜坡部位的坡度为1∶2,上斜坡部位的坡度为1∶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32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制综合管廊相邻管节的承接机构
- 下一篇:预制装配式检查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