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脊柱手术用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53181.3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455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刘鹏;刘继军;张晓瑞;刘团江;杜彦挺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鹏 |
主分类号: | A61G13/12 | 分类号: | A61G1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54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脊柱 手术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材,具体是一种脊柱手术用支架。
背景技术
人体直立时,重心在上部通过齿突,至骨盆则位于第2骶椎前左方约7cm处,相当于髋关节额状轴平面的后方,膝、踝关节的前方。上下肢的各种活动,均通过脊柱调节,保持身体平衡。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使脊柱如同一个弹簧,能增加缓冲震荡的能力,加强姿势的稳定性,椎间盘也可吸收震荡,在剧烈运动或跳跃时,可防止颅骨、大脑受损伤,脊柱与肋、胸骨和髋骨分别组成胸廓和骨盆,对保护胸腔和盆腔脏器起到重要作用。
在脊柱手术中,为减轻病人腹部受压,经常采用的措施为在病人的腹部垫软棉垫或者交叉海绵垫,或者使用双桥型支架等,但是这些方法效果并不理性,并且脊柱手术用支架不方便进行调节,而患者的体型千差万别,从而使有的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被支架所稳定支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柱手术用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脊柱手术用支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部左侧前后对称设置有一对导轨,导轨的上部左右侧分别设置有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所述左支撑板的下部固定安装有一对滚轮,滚轮位于导轨内,所述导轨的上均匀开设有若干限位槽,所述左支撑板和支撑板的上部分别设置有把手,把手的下部固定连接有导柱,位于左右两侧的导柱分别穿过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所述导柱的下部固定连接有圆形铁块,位于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下部的导柱的表面套接有螺旋弹簧,所述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的下部分别固定嵌入有磁铁,所述左支撑板的上部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中间开设有椭圆形通孔,所述右支撑板的上部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外侧设置有套入板,所述套入板呈一侧开口的中空形状,所述固定板的端部位于套入板的内部,位于前后侧的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四通管,四通管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嵌入在固定板的内部,四通管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位于前后侧的套入板的内部相连接通,所述四通管的右支管上安装有蝶阀,四通管的下部支管与弹性气囊的出气端相接通,所述底板的上部中间连接有腹部支撑台,腹部支撑台的中间开设有椭圆形盲孔,所述底板的上部右侧固定连接有腿部支撑台。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磁铁为钕铁硼磁铁。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椭圆形通孔的上部设置有弹性胶垫,弹性胶垫的内部形状与椭圆形通孔的形状一致,所述弹性胶垫的粘接在活动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性胶垫的材质为普通硅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性气囊的进气端和出气端分别安装有单向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套入板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套,所述固定板穿过密封套。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密封套的材质为丁腈橡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腿部支撑台上前后侧对称开设有腿部容纳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能够保持顺畅的呼吸,并且患者的背部也同样不因因为呼吸而产生较大起伏,本实用新型还能够适用于不同身高、肩宽体型的患者,具有很好的实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脊柱手术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脊柱手术用支架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一种脊柱手术用支架中Ⅰ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一种脊柱手术用支架中Ⅱ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底板、2-导轨、3-左支撑板、4-右支撑板、5-滚轮、6-把手、7-导柱、8-圆形铁块、9-螺旋弹簧、10-磁铁、11-第一支撑柱、12-活动板、13-弹性胶垫、14-椭圆形通孔、15-第二支撑柱、16-固定板、17-套入板、18-密封套、19-四通管、20-蝶阀、21-弹性气囊、22-单向阀、23-限位槽、24-腹部支撑台、25-椭圆形盲孔、26-腿部支撑台、27-腿部容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鹏,未经刘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31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托臂装置及固定系统
- 下一篇:一种带警示装置的防超限重量吊拉的篮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