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渗透性下凹式绿地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52133.2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79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蒋新跃;丛海兵;汪智霞;蒋湧;赵庆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E03F1/00;A01G1/00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2222 | 代理人: | 许必元 |
地址: | 22500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渗透性 下凹式 绿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渗透性下凹式绿地,属于城市雨水排水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下凹式绿地是利用下凹空间充分蓄集下渗雨水、削减洪峰流量、减轻地表径流污染,增加雨水下渗时间和下渗效果的一种绿地雨水调蓄技术,其主要功能一是发挥绿地的蓄水和渗水功能,减少和调节城市洪水总量,有效回补地下水;二是在利用绿地土层和植物过滤、截留、吸收、降解雨水径流中的各种污染物。传统的下凹绿地下垫层一般为天然土质,其蓄水、渗水能力有限,有些城市土质为壤土、粘土,在长期运行后,部分渗透区域可能会发生堵塞和板结,大幅降低土壤的渗透能力。因此,为了提高下凹式绿地的蓄水渗水能力,在不影响绿化和不显著增加投资的前提下,开发高渗透性、蓄渗水能力强、不易堵塞板结的下凹式绿地是十分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传统下凹式绿地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渗透性下凹式绿地
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渗透性下凹式绿地,包括路面、绿地、雨水口、雨水管、下垫层和导渗柱,雨水口与雨水管贯通;其特征是:所述雨水口为上凸式雨水口,雨水口凸出于绿地表层土壤;所述下垫层和导渗柱位于绿地土壤层下面,导渗柱间隔布置于下垫层下的土壤层;所述下垫层与导渗柱均由碎石构成,下垫层底部与间隔布置的导渗柱的上端相连接,下垫层的断面为梯形;下垫层上除与导渗柱相连处,以及导渗柱上除底端及其与下垫层相连的顶端均包覆有土工布;所述下垫层上底的土工布上部铺设砂层。
所述下垫层沿路面纵向布置,埋于绿地的浅层土壤以下,下垫层的横剖面呈梯形,上底宽,下底窄,下垫层内填碎石,碎石外铺设土工布,上底土工布上部铺设有砂。
所述导渗柱为圆柱形结构,导渗柱的上端与下垫层下底连接,沿路面纵向间隔埋置在下垫层以下,锲入深层土壤。
所述绿地低于路面。
所述砂为石英砂。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简单、生产制造容易、使用方便,通过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渗透性下凹式绿地,包括上凸式雨水口、雨水管以及由碎石组成的下垫层和导渗柱,下垫层上覆土层。上凸式雨水口凸出于表层土壤,雨水管为普通雨水管,下垫层沿道路纵向设置,埋于浅层土壤以下,下垫层为梯形断面,上底宽,下底窄,四周铺垫透水性强的土工布,内填碎石,上底土工布表面铺设一层砂;导渗柱为圆柱形,间隔埋置在下垫层以下,导渗柱圆柱上底与下垫层下底连在一起,圆柱壁为土工布,内填碎石;所述下垫层上覆土层顶面低于陆地周边不透水地面;下垫层上除与导渗柱相连处的地方,以及导渗柱上除底端及其与下垫层相连的顶端处的地方均包覆有土工布;所述下垫层上底的土工布上部铺设砂层。
通过本实用新型,在下凹式绿地的浅层土壤底部埋设以砂、碎石、土工布等高透水性材料组成的下垫层以及导渗柱,取代原来的下层土壤,实现良好的蓄水、导渗目的;该装置不影响绿化、投资增加小,蓄水能力强,雨水下渗速度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渗透性下凹式绿地,对削减城市雨洪,吸纳雨水径流污染有显著的效果;绿地土层和植物根系能过滤、截留、吸收、降解降雨初期地表径流中的各种污染物;由砂、碎石和土工布组成的下垫层,以及导渗柱,深入地下土层,能过滤下渗雨水,碎石孔隙充满空气,在雨水下渗过程中能有效形成气液交换,加快雨水下渗速度,补充地下水。本实用新型满足了下凹式绿地的蓄水功能,强化了导渗能力,对建设“海绵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造传统下凹式绿地,在浅层土壤底部埋设以砂、碎石、土工布等高透水性材料组成的下垫层以及导渗柱,取代原来的下层土壤,实现蓄水、导渗,达到削减城市雨洪、补充地下水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实施、投资小、维护运行成本低、效果好,可用于城市道路绿地改造,可减少城市水体污染,减轻雨洪危害,补充城市地下水,改善水环境质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及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图1的B-B剖面图;
图中:1路面、2绿地、3导渗柱、4雨水口、5雨水管、6砂、7碎石、8土工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21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