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农田土壤水分蒸发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51963.3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876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于振文;郑成岩;石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5/04 | 分类号: | G01N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汇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96 | 代理人: | 张淑贤 |
地址: | 27109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农田 土壤 水分 蒸发 监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田土壤水分蒸发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水资源短缺且分配不均是制约我国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土壤蒸发是农田水分蒸散的主要组成部分,且属于无效耗水,减少棵间蒸发量对提高农田水分利用率和节约用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农田土壤的水分蒸发量进行真实测定对探寻减少土壤蒸发的方法极为重要。
授权公告号为CN205120522U、名称为“一种微型土壤蒸发器”的对比文件公开了一种土壤蒸发器,包括外筒、内筒、封底和提手,提手设置于内筒上,内筒用于取田地内的原状土,将原状土取出后,再使用纸、纱网等对内筒的筒底进行封底,之后再通过提手将内筒置于外筒内以测量土壤水分的蒸发量。但对内筒的筒底封底时,不仅操作较为繁琐、耗时较长,更是易损伤内筒内的土壤结构,而造成检测结果不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田土壤水分蒸发监测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土壤蒸发器使用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农田土壤水分蒸发监测装置,包括内筒、外筒,还包括可放入外筒中的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框架及固定在框架底部的底盖,框架上端设有提手,框架的侧面具有可打开以供内筒由侧面放入框架中的开口。
所述框架包括下端固定在底盖上的支撑杆及设置在支撑杆上的卡箍,卡箍包括用于将其两端固定以形成环形箍体的开关,开关打开后卡箍两端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开口。
所述卡箍至少有两个,且间隔设置于支撑杆上不同高度处,多个卡箍的开关处于所述框架的同侧。
所述内筒和/或外筒的底部设有切刃。
所述切刃的刃口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0°~60°。
所述内筒的外部设有隔热层。
所述隔热层包括设置于内筒外围的海绵及包裹在海绵外围的铝箔。
所述海绵胶粘固定于相应筒体的外围。
所述内筒和/或外筒由PVC管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农田土壤水分蒸发监测装置包括可供内筒放入的固定装置,所以在用内筒将原状土壤取出之后,将固定装置侧面的开口打开即可将装有原状土壤的内筒由此开口快速放入固定装置中,固定装置中的底盖即可封堵内筒底部的开口,避免内筒中的原状土壤在重力作用下结构被破坏而影响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农田土壤水分蒸发监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外筒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内筒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农田土壤水分蒸发监测装置包括外筒1、内筒2及用于取放内筒2的固定支架3。内筒2用于取田地中的原状土壤4,外筒1对置于其内的内筒2起防护作用,以防止周边的土壤结构意外破坏而影响内筒中的土壤重量,起提高监测精度的作用,支架3用于从外筒1中取放内筒2。
外筒1与内筒2的筒体均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物,且两者的底部均设有切刃。切刃刃口与水平面夹角为50°~60°,切刃刃口底部与内筒1内壁之间的距离为2.0~2.5mm。在本实施例中外筒筒体由内径为12cm,壁厚5mm,高20cm的PVC管制成,内筒筒体由内径8.5cm,壁厚5mm,高20cm的PVC管制成。在其他实施例中,外筒筒体和内筒筒体也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
固定支架3包括环形的底盖31、下端固定在底盖31两端的支撑杆32、设于支撑杆32中部外围的卡箍33及固定在支撑杆32上端的提手35。卡箍33有两个且设于支撑杆32上的不同高度处,支撑杆32与卡箍33一起组成了框架,卡箍33呈环形且可由侧面打开以供内筒2置入框架中。具体说,支撑杆32有两根且对称设置于底盖31的直径两端,卡箍33由具有弹性的金属丝制成,卡箍33的两个端头设有可将两端头固定的开关34,开关34合上之后卡箍33形成可围设于内筒外围的环形箍体,环形箍体与支撑杆32一起形成了用于容纳内筒2的框架。本实施例中,底盖31的直径为9cm,卡箍33的直径与之相适配。两个卡箍分别置于距底盖9cm处和18cm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未经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19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森林树木信息定点采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微调式沥青针入度辅助对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