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型电池包海水浸泡实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51868.3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01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张跃强;霍伟;葛新勇;胡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瑞佳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罗晓林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型 电池 海水 浸泡 实验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智能型电池包海水浸泡实验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当前新能源的蓬勃发展,对于新能源各种电池安全性能的要求,国内国际对于新能源锂电池等安全性能检测设备的要求也日益增加;电池包意外浸入海水或者不同环境的水中,整体动力电池包存在被海水或者其他水浸泡短路产生爆炸和燃烧等方面的风险,针对目前国家标准对于锂电池储能系统和锂电池动力系统电池海水浸泡的检测需求,以全面有效的实验数据来保证新能源电池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型电池包海水浸泡实验设备,操作简单,安全有效,设备使用寿命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型电池包海水浸泡实验设备,包括浸泡实验设备本体,所述浸泡实验设备本体设置有去离子水发生器和自来水进口,自来水进口开设在去离子水发生器上;所述浸泡实验设备本体设置有配制水池,配制水池采用玻璃钢内胆、中间角钢框架加强和不锈钢外壳的三层结构;所述浸泡实验设备本体设置有单向控制阀水管,单向控制阀水管的一端与离子水发生器连接,单向控制阀水管的另一端与配制水池连接;所述配制水池设置有供盐口,供盐口开设在配制水池的侧面上;所述配制水池设置有加热丝,加热丝固定安装在配制水池的内部;所述浸泡实验设备本体设置有浸泡水池,浸泡水池采用玻璃钢内胆、中间角钢框架加强和不锈钢外壳的三层结构;所述浸泡实验设备本体设置有进水口水管,进水口水管的一端与配制水池连接,进水口水管的另一端与浸泡水池连接;所述浸泡水池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盐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盐度传感器均安装在浸泡水池的内部;所述浸泡实验设备本体设置有出水口水管,出水口水管的一端与浸泡水池连接,出水口水管的另一端与配制水池连接;所述浸泡实验设备本体设置有PLC和显示器,PLC和显示器之间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PLC上设置的输出口A、B、C、D分别与单向控制阀水管内置电性元件、加热丝内置电性元件、进水口水管内置电性元件、出水口水管内置电性元件电性连接,PLC上设置的输入口E、F分别与温度传感器、盐度传感器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池包的起吊支撑装置选用高强度尼龙网和PVC支撑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浸泡实验设备本体采用配制水池、浸泡水池双水池循环和加热丝来进行固定浓度的海水配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型电池包海水浸泡实验设备,配制水池和浸泡水池采用玻璃钢内胆、中间角钢框架加强和不锈钢外壳的三层结构,既保证了水池防海水腐蚀安全耐久性的需求,也保证了设备整体结构强度和外观美观性的要求。
2. 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型电池包海水浸泡实验设备,采用配制水池和浸泡水池的双水池循环系统,既满足环境条件温度为25±2℃,也满足配制海水浓度的突变不好掌握浓度比例要求以及选用管道加热带进行隔离加热保证绝缘性能安全防护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浸泡实验设备本体;2-去离子水发生器;3-自来水进口;4-配制水池;5-单向控制阀水管;6-供盐口;7-加热丝;8-浸泡水池;9-进水口水管;10-温度传感器;11-盐度传感器;12-出水口水管;13-PLC;14-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瑞佳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瑞佳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18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