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模具行位出斜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51057.3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364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树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鹰星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B29C45/3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嘉宏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44273 | 代理人: | 孙强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模具 行位出斜孔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中行位的出斜孔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包括前模仁、后模仁、行位座、行位入子以及铲基,行位入子连接在行位座上,且行位入子插入到成型腔中的行位出斜孔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模具斜顶又名斜梢,斜顶是模具设计中用来成形产品内部倒钩的机构,适用于比较简单的倒钩情况。斜顶与行位的基本原理都是将模具开模时垂直方向的运动换为水平方向的设计, 其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动作的驱动力来源不同,斜顶主要靠顶针板运动而动作,并非像行位是靠公母模开闭的设计而动作,因此斜顶的设计与顶针板行程有关系, 这就是斜顶设计与行位设计最大的不同点。与模具斜顶相类似在一些成型产品上需要加工出一些斜孔以满足产品功能需要,对于这种产品利用普通的行位结构不能顺利的脱模,但是就目前在模具中的行位出斜孔结构,由于结构方面的限制其出孔效果都不理想,在加工特种产品的时候,会给工作人员带来极大的不便,而此是为传统技术的主要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模具行位出斜孔系统,其能够将铲基的向上运动转换为入子头的倾斜运动,以达到该入子头从斜孔结构中脱出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脱斜孔效果好,能够辅助职能模具很好的完成注塑动作,而此是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模具行位出斜孔系统,其包括前模仁、后模仁、行位座、行位入子以及铲基,其中,该前模仁设置在该后模仁顶部,且在该前模仁与该后模仁之间形成一成型腔,该行位入子连接在该行位座上,该行位入子插入该成型腔中,该铲基与该行位座相连接,在工作的时候,产品在该成型腔中注塑成型,且在该行位入子位置形成一斜孔结构,在开模的时候,该前模仁从该后模仁顶部脱开,与此同时,该铲基带动该行位座动作使该行位入子从该斜孔结构中脱出以完成脱模的动作。
该行位座具有竖直腔以及倾斜底面,该行位入子包括连接块以及入子头,其中,该入子头固定连接在该连接块端部,该连接块固定连接在该行位座的该倾斜底面上,从而使该行位入子整体位于倾斜状态,该连接块具有倾斜动作腔,该倾斜动作腔与该行位座的该竖直腔相连通,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连接块通过连接螺栓固定连接在该行位座的该倾斜底面上以固定该行位座与该行位入子之间的位置关系。
该铲基自上而下插设在该竖直腔以及该倾斜动作腔中,该铲基包括竖直杆以及倾斜杆,该倾斜杆固定连接在该竖直杆的底部,该竖直杆位于该竖直腔中,该倾斜杆位于该倾斜动作腔中,该竖直杆具有竖直侧壁,该竖直侧壁与该竖直腔的内壁平行,该倾斜杆具有倾斜侧壁,该倾斜侧壁与该倾斜动作腔的倾斜内壁平行,工作的时候,当该铲基带动该行位座动作使该行位入子从该斜孔结构中脱出的时候,该竖直杆的该竖直侧壁在该竖直腔的内壁上滑动,该倾斜杆的该倾斜侧壁在该倾斜动作腔的倾斜内壁上滑动,从而将该铲基的向上运动转换为该入子头的倾斜运动,以达到将该入子头从该斜孔结构中脱出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脱斜孔效果好,能够辅助职能模具很好的完成注塑动作。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倾斜杆下端部设置有定位头,与该定位头相对应在该后模仁顶部设置有定位槽,在注塑的时候,该定位头下插卡接在该定位槽中以锁定整体的模具结构,使各个部分在注塑的时候不会发生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该铲基自上而下插设在该竖直腔以及该倾斜动作腔中,该铲基包括竖直杆以及倾斜杆,该倾斜杆固定连接在该竖直杆的底部,该竖直杆位于该竖直腔中,该倾斜杆位于该倾斜动作腔中,该竖直杆具有竖直侧壁,该竖直侧壁与该竖直腔的内壁平行,该倾斜杆具有倾斜侧壁,该倾斜侧壁与该倾斜动作腔的倾斜内壁平行,工作的时候,当该铲基带动该行位座动作使该行位入子从该斜孔结构中脱出的时候,该竖直杆的该竖直侧壁在该竖直腔的内壁上滑动,该倾斜杆的该倾斜侧壁在该倾斜动作腔的倾斜内壁上滑动,从而将该铲基的向上运动转换为该入子头的倾斜运动,以达到将该入子头从该斜孔结构中脱出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脱斜孔效果好,能够辅助职能模具很好的完成注塑动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3所示,一种智能模具行位出斜孔系统,其包括前模仁、后模仁10、行位座20、行位入子30以及铲基40,其中,该前模仁设置在该后模仁10顶部,且在该前模仁与该后模仁10之间形成一成型腔。
该行位入子30连接在该行位座20上,该行位入子30插入该成型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鹰星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未经鹰星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10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