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钓鱼竿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048939.4 | 申请日: | 2017-0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233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磊;李秀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K87/00 | 分类号: | A01K87/00;A01K97/12 |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3240 | 代理人: | 杜军 |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钓鱼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钓鱼竿。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鱼竿都是机械式鱼竿,也有一部分是装有震动传感器的鱼竿,但它们自身都存在着很多缺点。对于机械式鱼竿,钓鱼者需依靠人眼盯住鱼漂,长时间盯着鱼漂必定会造成视觉疲劳,容易对上钩的鱼产生误判,从而使原本上钩的鱼逃之夭夭。而对于装有震动传感器的鱼竿,由于获取的报警信息单一,所以经常造成误判。
而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智能钓鱼竿设备,对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了改进和创新,能及时提醒钓鱼者鱼何时上钩并能减少误判的几率,同时对于休闲级别的垂钓者来说更是可以省去枯燥的等待时间,而可以一边做其他事情一边等着鱼竿自己报警,从而达到既能充分利用时间又能体验到钓鱼乐趣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智能钓鱼竿。
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鱼竿本体,夹持在主鱼线与子鱼线连接处的球状检测模块,设置在鱼竿本体内部的电源模块、第一控制模块、第一蓝牙模块,以及设置在鱼竿竿梢的三轴加速度、三轴磁力计、三轴陀螺仪,以及设置在鱼竿本体表面的复位按键、液晶显示模块和蜂鸣器报警模块;
所述的球状检测模块,采用防水性外壳,内部是由温度传感器、深度传感器、溶氧量传感器、第二控制模块、第二蓝牙模块组成;所述的温度传感器、溶氧量传感器、深度传感器分别用于获取待钓鱼水域的水温、溶氧量,以及鱼饵的水深度值;所述的第二控制模块用于获取温度传感器、深度传感器、溶氧量传感器,通过第二蓝牙模块传送给手机,经数据对比分析,从而判断该水域是否适宜钓鱼;
所述的三轴加速度、三轴磁力计、三轴陀螺仪将采用整合上述三个元器件功能的MPU6050芯片,该芯片免除了组合陀螺仪与加速器时间轴之差的问题,减少了大量的包装空间;三轴加速度计用于获取鱼咬钩时所产生的瞬时加速度,三轴磁力计用于确定鱼竿竿梢的位置,三轴陀螺仪用于获取竿梢的运动状态;
所述的第一控制模块用于获取三轴加速度、三轴磁力计、三轴陀螺仪的信号,再通过一些现有且成熟的数据处理技术,将采集到的信号进行数据融合转化为欧拉角输出,并通过与预设值比较来判定是否有鱼咬钩,从而控制报警模块,使蜂鸣器响,三色LED亮,同时将数据通过第一蓝牙模块传送给手机使手机发出报警铃声。采用三星公司生产的基于cortex—A8型号为S5PV210的一款高性能处理器。
所述的蜂鸣器报警模块主要包括蜂鸣器及三色LED报警灯。
所述的第一、二蓝牙模块主要完成鱼竿与手机端间信号的传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为一款适合大众智能休闲的鱼竿,该鱼竿将会改进传统钓竿以及加装振动传感器的鱼竿的不足,使鱼竿能够在不需要使用者盯着鱼竿的前提下检测到是否有鱼上钩,同时采用三轴加速度计、三轴磁力计、三轴陀螺仪,极大地减少误判几率,并且该检测的频率将为每秒至少10次,所以一旦有鱼咬钩就能够通过蓝牙连接的方式通知与之相连接的移动设备,使垂钓者们能够轻松地一边娱乐,同时又能体验到钓到鱼的快感。
本实用新型鱼竿能自动报警,并且可以通过手机端获得报警信息,这将极大地优化垂钓者的时间,这款鱼竿将使垂钓者可以一边做其他事情一边钓鱼,缓解了长时间看鱼漂所带来的视觉疲劳。
本实用新型将使得钓鱼零门槛,使得想钓鱼但没有钓鱼经验的人能够体验到钓鱼的乐趣,同时由于其极低的误判率,将极大提高中鱼几率。
故本实用新型鱼竿将会满足很大一部分人的需求,市场前景广阔,该设计如果投入生产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润,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块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分析。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鱼竿本体,夹持在主线与子线连接处的球状检测模块,设置在鱼竿本体内部的电源模块、第一控制模块、第一蓝牙模块,以及设置在鱼竿竿梢的三轴加速度计、三轴磁力计、三轴陀螺仪,以及设置在鱼竿本体表面的复位按键、液晶显示模块和蜂鸣器报警模块;
所述的球状检测模块,采用防水性外壳,内部是由温度传感器、深度传感器、溶氧量传感器、第二控制模块、第二蓝牙模块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师范大学,未经杭州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489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