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卸车软蓬门磁感应限位装置及包含其的软蓬覆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47873.7 | 申请日: | 2017-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52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莫清云;廖安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重型汽车集团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7/04 | 分类号: | B60P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卸车 蓬门 感应 限位 装置 包含 覆盖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卸车软蓬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自卸车软蓬门磁感应限位装置及包含其的软蓬覆盖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部分自卸车车厢上会安装软蓬,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堆装货物及货物在运输过程中脱落、抛洒且避免恶劣天气的影响。现有技术的自卸车软篷主要由液压马达、传动机构(链条或钢丝绳)、轨道(圆轨、钢丝绳、或轻轨)、前滑车、后滑车、篷杆、篷布、限位块组成。软篷启闭则由控制盒或摇控器远程操作。具体地,在控制盒或摇控器上有“开”、“关”、“停”按钮分别控制软篷的相应运行动作。软篷运行到车厢最前端或最后端时,如果未按“停止”按钮,软篷支架虽被限位块挡住不继续运动,但易造成卡死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的卸车软蓬门磁感应限位装置及包含其的软蓬覆盖系统,其提高了软蓬系统运行的可靠性,降低了故障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卸车软蓬门磁感应限位装置,包括汽车电瓶和液压马达,还包括安装在车厢两侧的多个滑车以及门磁限位开关,其中:
所述液压马达通过驱动传动装置而带动滑车前后来回移动;
所述门磁限位开关分别安装在车厢一侧边板的前后两端上,每个门磁限位开关包括开关部和磁铁部,所述开关部安装在车厢一侧边板上梁的前端和后端,每个所述开关部与汽车电瓶电性连接,所述磁铁部安装在自软蓬打开方向上的首滑车和末滑车上;
当自卸车软蓬打开时,通过液压马达的驱动,末滑车向打开方向移动,当末滑车移动至距离位于边板上梁后端的开关部一预定距离或重合时,则门磁限位开关断开;
当自卸车软蓬关闭时,通过液压马达的反向驱动,末滑车向关闭方向移动,当末滑车带动首滑车移动至距离位于边板上梁前端的开关部一预定距离或重合时,则门磁限位开关断开。
进一步地,所述门磁限位开关的开关部与一控制盒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磁铁部为内部含有永久磁铁的永磁体。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部为常闭型干簧管。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部分别通过螺栓连接而设置在车厢边板上梁上。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装置为链条或者钢丝绳。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部与磁铁部之间的预定距离为20±5m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含如上的自卸车软蓬门磁感应限位装置的软蓬覆盖系统,包括蓬杆和篷布,所述蓬杆与位于车厢两侧的对应的滑车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篷布设置在所述蓬杆上。
本实用新型的自卸车软蓬门磁感应限位装置及包含其的软蓬覆盖系统,可以在滑车移动到预定位置时使得门磁限位开关断开,液压马达停止工作,则可有效地控制软蓬运行到车厢前端和后端的距离,提高了软蓬系统运行的可靠性,降低了故障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两幅,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示出了门磁感应限位装置处于完全打开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部的细部放大图;以及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简图。
附图标记
液压马达1;车厢2;边板上梁21;滑车3;首滑车31;末滑车32;传动装置4;开关部5;磁铁部6,打开方向A;汽车电瓶100;电磁气阀200;前门磁限位开关300;后门磁限位开关400;保险丝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参考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卸车软蓬门磁感应限位装置,包括汽车电瓶和液压马达1,还包括安装在车厢2两侧的多个滑车3以及门磁限位开关,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车厢两侧的滑车的数量相同。液压马达1通过驱动传统装置4从而带动滑车的前后来回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重型汽车集团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重型汽车集团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478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背伏式房车的车厢升降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车尾门红外热感应警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