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楼板施工用的铁马凳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047033.0 | 申请日: | 2017-0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29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张尧之;谌伟;李国文;宋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四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C5/18 | 分类号: | E04C5/18 |
| 代理公司: | 成都君合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8 | 代理人: | 张鸣洁 |
| 地址: | 563000***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楼板 施工 铁马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楼板施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建筑楼板施工用的铁马凳。
背景技术
在现浇混凝土楼板施工中,不可避免地要在已绑完钢筋的楼板上走动。特别是在浇筑楼板混凝土施工时,由于作业人员的随意踩踏,造成楼板上层钢筋被踩弯,不仅增大楼板上层钢筋保护层,而且还造成上层板筋的有效高度降低、楼板承载能力下降。尤其是雨篷、阳台等悬挑板如果发生上层钢筋被严重踩踏、钢筋保护层过大的情况,可能会引起悬挑板倾覆。
为保证上层钢筋的有效高度不降低、钢筋保护层不增大,一般将楼板上层钢筋安放在垫块、塑料或钢筋马凳上,利用垫块或单方向马凳将楼板上层钢筋撑起。垫块、塑料马凳承载力较差,容易被踩碎或踩翻,实际效果不好;不能够有效的对钢筋之间的间距进行控制,同时支撑腿的高度不能够调节,不能有效的满足不同厚度楼板钢筋网片的支撑,常常因为马凳的高度影响楼板厚度;造成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主体工程验收,楼板钢筋间距不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影响验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楼板施工用的铁马凳,能够在施工现场采用废弃钢筋进行制作,制作简单、方便;能够有效的满足不同厚度楼板钢筋网片的支撑,能够有效的对钢筋之间的间距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建筑楼板施工用的铁马凳,用于建筑楼板施工中钢筋网片的支撑,包括水平支撑构件和用于支撑水平支撑构件的支撑腿构件;所述水平支撑构件呈环状,所述水平支撑构件上设置有凹槽。
对上述方案进行进一步优选,所述水平支撑构件包括两个支撑构件A和两个支撑构件B;所述支撑构件A和支撑构件B两两连接并形成矩形。
对上述方案进行进一步优选,所述支撑腿构件与所述支撑构件A和支撑构件B的连接点连接。
对上述方案进行进一步优选,所述凹槽包括均匀分布在支撑构件A的凹槽A和均匀分布在支撑构件B上的凹槽B。
对上述方案进行进一步优选,所述支撑腿构件包括设置有外螺纹的上杆、设置有螺纹连接孔的连接部以及设置有外螺纹的下杆;所述上杆通过连接部与下杆连接。
对上述方案进行进一步优选,所述支撑构件A和支撑构件B分别与上杆远离水平支撑构件的一侧焊接。
对上述方案进行进一步优选,所述下杆远离水平支撑构件的一侧呈“八”字型。
对上述方案进行进一步优选,所述支撑腿构件远离水平支撑构件的一侧涂抹有防锈漆。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水平支撑构件上设置有凹槽,能够有效的对钢筋间距进行固定,有效的避免由于多次踩踏造成钢筋移动。
(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带螺纹孔的连接部,能够通过连接部有效的进行支撑高度的调节。
(3)本实用新型制作简单、方便、快捷、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建筑楼板施工用的铁马凳的示意图;
其中1-水平支撑构件,11-支撑构件A,12-支撑构件B,111-凹槽A,121-凹槽B,2-支撑腿构件,21-上杆,22-连接部,23-下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如图1所示,一种建筑楼板施工用的铁马凳,用于建筑楼板施工中钢筋网片的支撑,包括水平支撑构件1和用于支撑水平支撑构件1的支撑腿构件2;所述水平支撑构件1呈环状,所述水平支撑构件1上设置有凹槽。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改进,水平支撑构件1上设置有凹槽能够有效的对钢筋间距进行固定,避免钢筋移位,造成后期验收不合格,影响整体交付。水平支撑构件呈环状结构如:矩形、圆形、三角形等等。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1所示,所述水平支撑构件1包括两个支撑构件A11和两个支撑构件B12;所述支撑构件A11和支撑构件B12两两连接并形成矩形;所述支撑腿构件2与所述支撑构件A11和支撑构件B12的连接点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改进,两个支撑构件A11和两个支撑构件B12连接形成矩形结构稳定。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1所示,所述凹槽包括均匀分布在支撑构件A11的凹槽A111和均匀分布在支撑构件B12上的凹槽B1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四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四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470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